将谓如来,惠戒三昧。此语虽真,此意未在。
正似湘江两半晴,岳面不开云叆叇。
一日升天四海明,杖头掀转却头轻。
不移跬步到潭城,相逢历历话前程。
将谓如来,惠戒三昧。此语虽真,此意未在。
正似湘江两半晴,岳面不开云叆叇。
一日升天四海明,杖头掀转却头轻。
不移跬步到潭城,相逢历历话前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祖钦所作的《真惠上人》,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法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诗人以"将谓如来,惠戒三昧"起笔,暗示了对佛祖智慧戒律的领悟,但紧接着指出"此语虽真,此意未在",意味着虽然佛法的教诲是真实的,但真正的修行并不止于言语理解,而是需要深入实践。
接下来的比喻形象生动:"正似湘江两半晴,岳面不开云叆叇",湘江一半晴空一半阴霾,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既有明悟也有困惑,如同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日升天四海明",表达了修行者一旦开悟,智慧如日光照亮四方,而"杖头掀转却头轻"则描绘了这种解脱后的轻松感。
最后两句"不移跬步到潭城,相逢历历话前程",意味着即使看似没有移动,但通过内心的修炼,修行者已经抵达了精神的彼岸,与过去的自我或佛法的境界清晰对话,展望未来的修行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体验。
今日不乐,振策远游。东上泰山,巍何脩脩。
道逢仙人,要我同仇。蒸霞为粮,烹玉为羞。
玄英素蕤,光华蔓流。日观菡萏,葩华九州。
令我从之,身轻若浮。道以五鸾,翼以两虬。
朝翔玄圃,夕止蓬丘。谒见王母,云眉月眸。
青娥三千,或舞或讴。风吹琅玕,声如鸣球。
杂花并开,莫知春秋。洪崖先生,劝我此留。
自揣凡骨,非仙者俦。七情交煎,一触百抽。
又病戆僻,无药可瘳。崇崇清宫,荡无涯陬。
列仙如沙,不少一沤。王母笑听,拜谢扣头。
归来山林,曷标曷钩。熙熙泰和,长乐无忧。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
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
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
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区区仕宦谁怜。
道有志、从来铁石坚。
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
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逐斯游岂偶然。
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