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想藏名地,增城胜富春。
一出江门派,如乘宝筏津。
烟波迷去棹,沙岸隐垂纶。
谁是宫墙议,先朝忆老臣。
为想藏名地,增城胜富春。
一出江门派,如乘宝筏津。
烟波迷去棹,沙岸隐垂纶。
谁是宫墙议,先朝忆老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欧必元以“经湛文简钓台”为题,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追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为想藏名地,增城胜富春”,开篇即点明了此地因历史人物而闻名,其风景之美堪比富春江畔。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藏名地”的神秘与“增城”的美丽相提并论,暗示了这个地方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接着,“一出江门派,如乘宝筏津”,进一步描绘了从这里出发的景象,仿佛乘坐着宝筏穿越江面,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一句通过比喻,将行船的过程比作乘坐宝筏,既表现了旅途的神圣与庄严,也暗示了前往此地的旅程充满了美好与期待。
“烟波迷去棹,沙岸隐垂纶”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水面上的烟雾与波光,以及岸边垂钓的情景。烟波缭绕,船只在其中穿梭,显得既悠然自得又略带几分神秘。沙岸上,垂钓者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画面宁静而和谐,充满了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最后,“谁是宫墙议,先朝忆老臣”,则转向对历史的追忆。这里可能暗指湛文简(湛若水)及其在明朝的贡献与影响。通过询问“谁是宫墙议”,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深思,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先贤智慧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
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
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
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
秋江九月鹭涛平,楚客征樯拂县星。
射的初过若耶渚,禊林重访永和亭。
畏蛟俗富风移古,飞乙天长日际冥。
几帙异书藏卧帐,肯容伧客广蒸青。
春筠蒸遍擿锋摧,剡奏飘然别上台。
授简客惊枚乘去,探书人继史公来。
爆桐度曲离筵惨,樵的分风使棹催。
千万禊滨传善序,永和三月有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