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初催乙夜筹,风声渐息雨声稠。
梦回行帐牵吟兴,想到公田喜泽流。
不必绿蕉听淅淅,却因黄幄思悠悠。
金吾漫苦征衫湿,多少三农卜有秋。
刻漏初催乙夜筹,风声渐息雨声稠。
梦回行帐牵吟兴,想到公田喜泽流。
不必绿蕉听淅淅,却因黄幄思悠悠。
金吾漫苦征衫湿,多少三农卜有秋。
这首《夜雨寄兴》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深夜雨中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思绪。
首句“刻漏初催乙夜筹”,以时间的推移,暗示夜晚的深沉,刻漏滴答的声音催促着夜的进程,乙夜时分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
“风声渐息雨声稠”一句,通过风声的逐渐消失和雨声的密集,展现了雨夜的宁静与湿润,形象地描绘了雨落大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沉浸。
“梦回行帐牵吟兴,想到公田喜泽流”中,“梦回行帐”暗示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思绪被牵引至远方,可能是对家乡或某种理想情境的向往。“想到公田喜泽流”则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深情,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不必绿蕉听淅淅,却因黄幄思悠悠”两句,通过对比绿蕉的淅淅声和黄幄(可能指丰收的田野)的悠悠思绪,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金吾漫苦征衫湿,多少三农卜有秋”中,“金吾”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官员或守卫,这里用来象征忙碌与辛苦。“征衫湿”则暗示了诗人或某人的辛劳与疲惫,而“多少三农卜有秋”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以及对即将到来丰收季节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情感表达,既有对现实的关怀,也有对理想的向往,充满了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与花同草木。
问谁风雨飘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
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
苦无妙手画于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
觉来更忆腰如束。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