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淮》
《过淮》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

暮宿淮南村,已度千山赤。

麇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

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

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

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

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

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

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

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0)
注释
新息县:古代地名。
一水碧:清澈的水面。
淮南村:淮南地区的一个村庄。
千山赤:形容山岭众多且颜色红艳。
麇鼯:鼯鼠,一种动物。
古戍:古代的边防要塞。
破驿:破败的驿站。
梁楚郊:泛指长江、汉水之间的地区。
黄州:宋代贬谪之地,今湖北黄冈。
云梦泽:古代湖泊,今湖北荆州一带。
生理:生活所需。
小儿子:诗人指自己的孩子。
安佚:安宁舒适。
肝肺如铁石:形容情感坚定。
晤语:面对面交谈。
衰疾:衰老的疾病。
翻译
早晨离开新息县,初见一池碧波荡漾。
傍晚抵达淮南村,穿越了无数红山岗。
在古老的边防,鼯鼠哀鸣,雾雨笼罩驿站。
回望梁楚郊野,永远与中原相隔遥远。
黄州在哪里?遥想云梦泽的壮丽。
我此生如浮萍,起初并未选择归宿。
只要有鱼和稻谷,生活所需已经满足。
特别欣慰小儿子,年幼无忧,生活安逸。
陪伴他度过困苦,我们的肝胆如铁石般坚韧。
真想与他促膝长谈,岂止是寄予病痛中的慰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也称为苏东坡)的作品,名为《过淮》。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内心的思想感情。

诗中开篇“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两句,描绘了早晨离开新息县时,眼前的景象是一片翠绿的水色,这种用词既生动又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紧接着,“暮宿淮南村,已度千山赤”则表达了傍晚到达淮南村时,经过了千山万壑,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红色的景象,这种色彩的转换,反映出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景观的多变。

“麇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两句中的“麇鼯”意指古时边塞上的哨所,这里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感,以及诗人的旅途不易。随后的“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在接下来的几句“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中,诗人提到黄州,而后又自比为客,使人感受到苏轼游历四方、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待遇事物的豁达态度。

“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这里,“鱼与稻”象征着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而“独喜小儿子”的句子,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家人能够平安无忧。

最后,“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中的“相从艰难”表达了诗人与亲人共度难关的坚定决心,而“肝肺如铁石”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情感的深沉和坚不可摧。末句“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中的“晤语”指的是与家人团聚时的情谊交流,这里不仅是对健康的祝愿,更是对亲情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苏轼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人生哲理与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要公似有这宰古田

孤士脱选阶,如出百丈堑。
举员必及格,桂籍始一占。
宰邑非不荣,吏尘岂宜厌。
平生学爱心,小试乃可验。
今时邑大夫,不轸阎闾念。
非献策不经,所欲须属餍。
创第高画华,买姬求美艳。
骄色肆颉颃,严科行聚敛。
攫肉比饥鹰,噬肤如狞猃。
但规已丰腴,皇恤民亡阽。
吁嗟饕餮徒,信是缙忝。
中人易转移,心俗多薰染。
林君最高明,百行无一欠。
俗然君不然,白璧绝瑕玷。
狂生作此诗,未病投鍼砭。
爱助极拳拳,苦语忘其僭。

(0)

东归同年三山王簿宾之赵户立父连簿仁父典上

我从京华来,溽暑不可迩。
蓝缕一片衣,邂逅四君子。
自大同工兰,乡井连桑梓。
王君吾兄行,派出铜川氏,一饮吞百盃,一挥拦十纸。
此时銮坡人,非久棲鸾枳。
黄君天庠英,贵名方日起。
三年拜赐师,行雪肴函耻。
后来几英豪,愿作榜下士。
小连真枳,犀玉浮冰峙。
再喜气不衰,收科趾前美。
朋山万青衿,求识心鉴齿。
立父天族英,雅非膏粱比。
青桂近婵娟。
红蕖映青泚。
名驹产天厩,一日当万里。
今夕知夕,德星偶同晷。
明月入觥船,凉飔生剑履。
相逢吴山头,相别闽江觜。
交情托管鲍,同年序许李。
明日怀美人,娟娟隔秋水。
何以慰我思,驰书寄双鲤。

(0)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

读君老宵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侧。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共讪,移文加诮斥。
君笑答之书,搞辞如天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特皮腥带赤。
羸者頳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号鹰隼如,攫拏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
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
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大帅令龚黄,岂愿闻此画。
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
蔡人即吾人,一视孰反瘠。
筑事宜少宽,纾徐竢农隙。
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
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
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暱。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部。
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

(0)

谢说尹惠酒馔

逐客次江干,复此风雨夜。
元戎念寂寥,更仆相慰藉。
醽醁实珍肴,宠光生邸舍。
妻孥共感慼,道路或猜讶。
谓此偃蹇踪,横被弯弓射。
彼哉簧正巧,或者石犹下。
同志欲过从,避党辄惊怕。
曾谓十连尊,理烦无顷暇。
惠顾及无聊,多言莫为谢。
平生仗信义,正色叱奸诈。
此样不入时,致入人话靶。
明时方献文,安得有谤骂。
独以殿庐中,语言少假借。
遂犯螳螂怒,间坐鸱号哧。
先期入帘幕,坐是罗罟护。
公施不报恩,高义等嵩华。
一言挟纩温,所嗜非酒炙。
天日方清明,罪过宜宥赦。
白璧可洗瑕,烦公叩造化。

(0)

题洪和观静斋

蛮触当战冲,蚌鹜据争境。
相持无了期,复命终归静。
人事告纷拿,世态异炎冷。
远抱异俗观,照以清明景。
余生涉畏途,所至虞机机罕。
求富耻执鞭,图名成画饼。
道侣得洪师,唤我梦中醒。
师如辟尘犀,视观最清警。
葆粹息天倪,运斤优匠吨。
结茅规数椽,讨胜事幽屏。
楹槛疏以明,规抚肃而整。
书永篆飞烟,风来幡弄影,开卷课黄庭,煮茶汲清井。
以静名其轩,会处心自省。
吾庐杂尘嚣,相望限一岭。
烦师缩地脉,得我便造请。
别来火云张,今见霜宇净。
寄诗当梅花,一笑师当领。

(0)

灵白湖归憩林氏坟庵僧出能诵予旧诗设茗碗蒲

霜风袭客裘,朝日晒农背。
谁遗役此躯,隐痛在五内。
宿草渐重生,跼蹐处覆载。
扶衰策瘦筇,乞灵问龟蔡。
往来缠信宿,屏息过阛闠。
夙驾三十里,仆夫已告惫。
小庵阚道旁,丈室藏法界。
叩扉僧出迎,面熟不猜怪。
白发久不梳,爬痒得痛快。
荷设茗碗供,仍有蒲食配。
去此已五霜,重来发孤慨。
一饱犹可谋,三斧已逮。
退藏心甚甘,世故肯相贷。
博陵隐君子,堂萱春未艾。
悠悠我之思,此日君当爱。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