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萧条百草蔫,顿惊红玉燬蓝田。
烟飞浩瀚三千界,病扰膏肓十二年。
回首高唐真是梦,从今恨海不胜填。
但教亦早成灰烬,一钵相盛无间然。
万木萧条百草蔫,顿惊红玉燬蓝田。
烟飞浩瀚三千界,病扰膏肓十二年。
回首高唐真是梦,从今恨海不胜填。
但教亦早成灰烬,一钵相盛无间然。
这首诗《悼亡八首(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联“万木萧条百草蔫,顿惊红玉燬蓝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万物凋零,生机尽失,仿佛是生命的尽头。红玉比喻逝去的生命,蓝田象征着生命的归宿,顿感生命的消逝如同红玉碎裂于蓝田,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颔联“烟飞浩瀚三千界,病扰膏肓十二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生命的消逝比作烟雾在浩瀚宇宙中飘散,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同时,“病扰膏肓十二年”则点明了逝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饱受苦难,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
颈联“回首高唐真是梦,从今恨海不胜填。”运用典故,高唐是楚国的都城,此处借指逝者生前的生活,暗示逝者生前的一切如今看来都如梦幻泡影,虚幻而不真实。从今往后,对逝者的思念和遗憾如同无尽的恨海,无法填补。
尾联“但教亦早成灰烬,一钵相盛无间然。”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宽慰与理解,希望逝者能够早日解脱痛苦,化为灰烬,而自己则以一钵相盛,寄托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对逝者的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人世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六乘鸾初嫁君,琴瑟朝暮誓不分。
酒酣使气浪自许,片舌仪秦弄风云。
东吴西蜀几千里,雁来数年无幅纸。
有便我必寄锦笺,岂应皆沉石头水。
酸风一点泪两行,凭栏瞥过双鸳鸯。
霜花迫帘冷蜡焰,雨梧傍枕敲银床。
乞灵每日扣巫祝,更向静处听响卜。
人言卯夜验不差,又言元宵应尤速。
二说果如神,俱占敢厌频。
斋心通我意,侧步潜我身。
或坼翠幌视,或靠绿窗避。
两夕行人语,字字还家意。
罗袜走褪奔绣帏,欢喜无地魂天飞。
小儿放娇来牵衣,抱我门前接爷归。
天台山水窟,人道是仙家。
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
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
牢记经行处,归来向我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