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东坡老弟昆,文章浩荡失渊源。
眉山当日人何在,曲阜他年履尚存。
试想研磨虽有处,欲寻斧凿见无痕。
计功何必惭周鼎,会使词林百怪奔。
不见东坡老弟昆,文章浩荡失渊源。
眉山当日人何在,曲阜他年履尚存。
试想研磨虽有处,欲寻斧凿见无痕。
计功何必惭周鼎,会使词林百怪奔。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名为《东坡兄弟应制举日各携砚一入对廷中而黄门之砚为其甥文骥所宝好事者往往有诗文以请余故亦同赋》。诗中表达了对东坡兄弟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当时文坛风气的感慨。
首联“不见东坡老弟昆,文章浩荡失渊源。”开篇即点出主题,以“东坡老弟昆”暗指苏轼与苏辙兄弟,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文章浩荡失渊源”则暗示了他们文章的博大精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颔联“眉山当日人何在,曲阜他年履尚存。”将目光转向历史,对比了东坡兄弟的时代与后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即使时光流转,他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颈联“试想研磨虽有处,欲寻斧凿见无痕。”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研磨”和“斧凿”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创作中的辛勤与艰难,同时也强调了作品最终呈现出的自然流畅,仿佛没有经过刻意雕琢一般。
尾联“计功何必惭周鼎,会使词林百怪奔。”最后,诗人以“周鼎”为喻,表达了对东坡兄弟才华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就无需与任何事物相比较,他们的作品足以引领文坛,激发更多的文学创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坡兄弟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以及对文学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
君不闻庄椿春秋八千岁,又不闻蟠桃一实三千龄。
不知此木历年几百万,云气上下摩空青。
羲和驭日海底出,白银宫阙搏桑暾。
嗟哉沈君笔力能扛百斛鼎,旋转造化何其神。
蛟螭走壁白日动,列缺御气流风霆。
勇如陆地荡舟子,凛若汉廷折槛臣。
车行下走九折坂,剑化跃入延平津。
大枝轮囷小枝偃,千千百百子若孙。
六月赤日天无云,珊瑚水屋尝阴阴。
与君展席坐其下,听我醉读南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