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不同兮心亦殊,执一求之君何愚。
星有好风或好雨,世人岂得均所图。
孔赞《韶》兮墨非乐,遵叱驭兮阳回车。
林中亦有嗜腐鸟,海上犹闻逐臭夫。
此欲前兮彼则却,彼所吐兮此复餔。
促席接襟议靡惬,异域殊疆志或投。
达人旷视任自然,小儒曲士竞区区。
面不同兮心亦殊,执一求之君何愚。
星有好风或好雨,世人岂得均所图。
孔赞《韶》兮墨非乐,遵叱驭兮阳回车。
林中亦有嗜腐鸟,海上犹闻逐臭夫。
此欲前兮彼则却,彼所吐兮此复餔。
促席接襟议靡惬,异域殊疆志或投。
达人旷视任自然,小儒曲士竞区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的《行路难五首(其三)》,主要探讨了人性的多样与矛盾,以及个体选择的差异性。首句“面不同兮心亦殊”形象地描绘了外表各异而内心想法各不相同的现象。接下来通过“执一求之君何愚”,批评了那些坚持单一标准而忽视个体差异的行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愚蠢。
诗人以“星有好风或好雨”为喻,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偏好,人们不可能都满足同样的期望。他引用孔子对《韶》乐的态度和墨子对快乐的看法,表明不同的价值观和喜好。接着,诗人指出即使在自然环境中,也有如“林中嗜腐鸟”、“海上逐臭夫”的特例,强调了个体选择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此欲前兮彼则却,彼所吐兮此复餔”进一步揭示了对立与交融的动态过程,人们的需求和欲望互相影响,难以调和。在社交场合,“促席接襟议靡惬”描述了意见不合,难以达成一致的场景。最后,诗人提出“达人旷视任自然,小儒曲士竞区区”,赞赏通达之人能顺应自然,而拘泥之人则斤斤计较,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以及在面对差异时应有的包容和理解。
惊风急雪不胜寒,苇索桃符岁事残。
里巷杯盘喧半夜,儿童灯火守更阑。
年催老色归须鬓,诗引穷愁入肺肝。
无复斑衣颂椒柏,只将泪血洒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