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
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
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
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
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
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
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这是一首表达悲伤和怀念之情的挽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面对离别和死亡所产生的情感苦楚。
"兰殿新恩切"一句,"兰殿"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宫室,而"新恩切"则表达了一种刚发生而又即将消逝的美好情谊。这里诗人借此抒发对已逝世之人的怀念。
接下来的"椒宫夕临幽","椒宫"同样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场所,而"夕临幽"则描绘出一种暮色渐深、环境昏暗的氛围,增添了诗中哀伤的气息。
"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两句,则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仙境意象,如同许多古诗词一样,通过描写高远的云和清澈的月亮来表达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美好的情感。这里的"凤管"和"龙楼"都是传说中神鸟凤凰和龙的居所,象征着高贵和不朽。
然而紧接着的"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则是对现实中的痛苦与哀伤的直接表达。诗人通过"青山"和"渭水"这两个自然景观,传递了人们在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时所产生的情感。
最后两句"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中,"鸡鸣"指的是清晨的鸡鸣声,而"常问膳"则可能是询问时间或表达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这里诗人通过平淡的生活细节来突显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哀伤。而"今恨玉京留"则直接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怅然若失和懊悔。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面上的平静与内心的激荡,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将个人悲剧与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既美丽又哀伤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