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指点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市人指点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游历之感怀的诗篇。从内容上看,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追忆和现实状态的对比。
"市人指点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城市中的游历感受,他看到人们议论纷纷,却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农村的宁静生活,其中“戍角”指的是边关的军事号角,“征鼙”则是古代战争时使用的铜鼓。这两者常用以形容战争与动荡之声。然而在这首诗中,却与“樵歌牧笛”相对,表现出一种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这里,“风流”指的是文人墨客游历山水所留下的文化遗迹,“剩有”则意味着现如今已经大不如前。而“摇落”则是秋天树叶飘零的景象,常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这两句中,“□□”可能是指代某位古人或诗人的名字,由于字数已知,所以用两个方框代替。诗人表达了自己理解并能写出类似那位诗人的作品,但当前的太平盛世却不如过去某个时期的繁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时代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春光如许。
春到江南路。
柳眼弄晴晖,笑梅老、落英无数。
峭寒庭院,罗幕护窗纱,金鸭暖,锦屏深,曾记看承处。
云边尺素。
何计传心缕。
无处说相思,空惆怅、朝云暮雨。
曲阑干外,小立近黄昏,心下事,眼边愁,借问春知否。
晓来雨过,正海棠枝上,胭脂如滴。
桃杏不敢来比似,信是倾城倾国。
藏韵收香,谁能描貌,阁尽诗人笔。
从教睡去,为留银烛终夕。
不待过了清明,绿阴结子,无处寻春色。
簌簌轻红飞一片,便觉临风凄恻。
莫道无情,嫣然一笑,也似曾相识。
惜花无主,自怜身是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