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二》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其二》全文
宋 / 杜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0)
翻译
学习修道历经无数艰辛,精神追求本质本就无需回归。
夫妻相敬足以自得其乐,携手同行何必远赴鹿山。
真善美与通达并非遥不可及,不偏激也不愚笨,我处在其中。
自感世俗之心仍未完全放下,希望在座者能少些闲言闲语。
注释
学道:修炼道术。
辛勤:努力不懈。
万艰:无数困难。
精神:精神追求。
见性:认识本性。
无还:无需回归。
齐眉:夫妻相敬如宾。
瓢乐:简单的快乐。
何须:何必。
鹿山:隐居之地。
谓介:真善美。
谓通:通达。
非所在:并非遥不可及。
不夷不惠:不偏激也不愚笨。
自怜:自感。
尘俗:世俗。
心犹在:仍未放下。
即席:在座。
抠衣:指提出请求。
愿少闲:希望减少闲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的诗风,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学道辛勤历万艰”表达了诗人对道学的追求与努力,以及面对种种困难仍坚持不懈的决心。“精神见性本无还”则是说到内在的心灵觉悟,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中,“齐眉”指的是平和的眉宇,象征心态的宁静。“供瓢乐”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而“携手何须去鹿山”则是在表达对现状的满足,不需要到处寻觅。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这两句似乎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强调了真诚与智慧的重要性。

最后,“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仍然留恋世俗的心态有所感慨,并希望能够抽出时间来修身养性。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安顿。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心境,以及对内在智慧与真诚交流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杜范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巨室遗牡丹有作

几年有负倾城艳,惭愧今朝对洛花。
忆昔富文同胜集,慨今姚魏属谁家。
赏心不作园林想,过眼聊为几席华。
回首一年春又了,绿阴芳草接天涯。

(0)

次青溪后二章为别

季世思良士,如拘渴与饥。
峨峨章甫冠,瑞气浮芝眉。
粹然君子儒,赴我同襟期。
凡林非鸾栖,丹穴仍归飞。
恨无健羽翰,所至相追随。
怀归宜莫留,荆州那足依。

(0)

坟院新篁

琅玕挺秀径尺盈,森森直上摩苍冥。
封培保护犹重器,岁余二十林方成。
绳绳孙子更杰出,远过鼻祖尤轮囷。
蔚然翠羽渐成葆,稚者碧玉初抽簪。
泥涂甫见露头角,意气已欲生风云。
繁枝会致凤栖止,修干能作龙飞腾。
我来其下避新暑,洒若涧壑涵层冰。
清高直亮异凡种,愿言世与山长青。
绿漪岂但为目玩,於焉观德知修身。
吾宗叡圣所宜法,如圭如璧扬休声。

(0)

和丹岩

芳事从今鼎鼎来。
看看花片扑楼台。
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0)

近吟

历历疏林点暮鸦,幽幽雨砌菊犹花。
浮云卷尽四山碧,倚遍乔松待月华。

(0)

牡丹和韵二首

似肋还似囷,尊号擅芳名。
洛土分来种,景星流作英。
纷敷为绝色,向背若含情。
别久喜相对,开尊话旧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