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的诗风,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学道辛勤历万艰”表达了诗人对道学的追求与努力,以及面对种种困难仍坚持不懈的决心。“精神见性本无还”则是说到内在的心灵觉悟,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中,“齐眉”指的是平和的眉宇,象征心态的宁静。“供瓢乐”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而“携手何须去鹿山”则是在表达对现状的满足,不需要到处寻觅。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这两句似乎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强调了真诚与智慧的重要性。
最后,“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仍然留恋世俗的心态有所感慨,并希望能够抽出时间来修身养性。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安顿。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心境,以及对内在智慧与真诚交流的重视。
琅玕挺秀径尺盈,森森直上摩苍冥。
封培保护犹重器,岁余二十林方成。
绳绳孙子更杰出,远过鼻祖尤轮囷。
蔚然翠羽渐成葆,稚者碧玉初抽簪。
泥涂甫见露头角,意气已欲生风云。
繁枝会致凤栖止,修干能作龙飞腾。
我来其下避新暑,洒若涧壑涵层冰。
清高直亮异凡种,愿言世与山长青。
绿漪岂但为目玩,於焉观德知修身。
吾宗叡圣所宜法,如圭如璧扬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