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减唐家貌,硗硗头玉奇。
无缘为父子,何苦梦熊罴。
上掌珠还失,宜男草忽萎。
蔡家书籍满,恐合与文姬。
不减唐家貌,硗硗头玉奇。
无缘为父子,何苦梦熊罴。
上掌珠还失,宜男草忽萎。
蔡家书籍满,恐合与文姬。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林朝崧所作,表达了他对家庭不幸遭遇的深切感慨。诗中以"不减唐家貌"起笔,暗示新生儿虽然早逝,但容貌出众,如同唐代贵族之家的后代。接着,诗人感叹无缘成为父子关系,暗示对未能与孩子共成长的遗憾和无奈。
"何苦梦熊罴"引用了古人梦见熊罴生子的吉祥寓意,此处却成了讽刺,因为现实中的孩子未能存活。"上掌珠还失"进一步强调了失去孩子的痛苦,将孩子比喻为掌上明珠,如今明珠破碎,令人痛心。"宜男草忽萎"则借宜男草在孩子去世后枯萎,象征着家庭的哀伤和希望的破灭。
最后两句,"蔡家书籍满,恐合与文姬",诗人提到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历史上她饱受离乱之苦,最终流落匈奴,此处暗指自己的孩子如果还在,可能会面临相似的命运,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孩子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悲痛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浮生此世隔,过位恍然疑。
直讶风云动,俄惊泰华隳。
岩廊不可起,英爽俨如遗。
白首通群略,雄才沮一麾。
徒教涕泗阔,共惜羽毛迟。
堂几萧萧在,丹青漠漠垂。
典刑归此老,江海寄馀思。
有忝吹嘘力,无忘沃酹辞。
风烟久摇落,魂气复何之。
踯躅庭除下,伸衷托短诗。
六飞南下,大河上、多少祯祥云物。
紫气平明浮水面,向晚更穿奎壁。
画舫盘龙,楼船綵凤,两岸沙如雪。
开头捩柂,长年也是人杰。
休誇碧汉银潢,天上人间,一派灵源发。
界断华夷奔大海,岛屿烟波明灭。
一曲一千,三门三级,惊起冠中发。
圣人康济,太史大书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