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托生死,易箦不相闻。
举世谁知己,偏余独负君。
妻亡谁定谥,友在拾遗文。
冥漠何繇荐,瓣香徒自焚。
常时托生死,易箦不相闻。
举世谁知己,偏余独负君。
妻亡谁定谥,友在拾遗文。
冥漠何繇荐,瓣香徒自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的《哭羽甫家兄(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兄弟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句“常时托生死”,点明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如同生死相托一般紧密。接着“易箦不相闻”一句,描述了兄弟间生死离别的情景,暗示了兄弟之间可能因某种原因未能在临终前相互告知,留下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兄弟间的情感深度,也流露出对未能尽到最后关怀的遗憾。
“举世谁知己,偏余独负君。”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成为知己的人并不多见,而兄弟之间的关系尤为珍贵。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与兄弟之间的独特情感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完全回报兄弟之情的内疚和遗憾。
“妻亡谁定谥,友在拾遗文。”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生中的其他重要关系。在兄弟去世后,妻子的谥号由谁来确定?朋友在整理遗文时,是否能全面捕捉到逝者的精神世界?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兄弟之死的哀痛,也触及了对人生意义、价值传承以及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思考。
最后,“冥漠何繇荐,瓣香徒自焚。”表达了诗人对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向逝去的兄弟表达哀思的无奈与痛苦。在冥界,如何才能传达自己的哀悼之情?只能通过焚烧香烛来寄托哀思,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更加凸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无法跨越的界限,以及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兄弟之情的深情描绘,以及对人生、死亡、哀悼等主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
秋涛欲涨西陵渡,江亭晓来雄观。
帝子吹笙,洛妃起舞,应喜蓬宫仙诞。
斗墟东畔。
望缥缈星槎,来从河汉。
明月楼台,绣筵重启曼桃宴。
庄椿一树翠色,五枝芳桂长,金蕊玉干。
自笑狂疏,尊前起寿,不似卫郎温润。
一卮泛满。
羡彭泽风流,醉巾长岸。
老圃黄花,清香宜岁晚。
银波湛碧,遥泛仙槎早。
婺宿荧煌瑞云晓。
庆芳传丹桂,欢动连枝,称寿处,一簇蓬莱翠窈。
步虚声宛转,清彻瑶坛,疑是钧霄凤音渺。
正金姥、礼虚皇,天阶净,凉入绡衣风褭。
想金书、秘字赐长生,进九酝霞卮,练颜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