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居依蓬茅,在我颇显敞。
阳晖馀朝温,野景有远想。
年华无淹停,俛首已古往。
全生谁为贤,偃仰与鞅掌。
营居依蓬茅,在我颇显敞。
阳晖馀朝温,野景有远想。
年华无淹停,俛首已古往。
全生谁为贤,偃仰与鞅掌。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早晨,诗人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深思。首句“营居依蓬茅”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简朴,但紧接着的“在我颇显敞”却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开阔与满足。阳光的余晖温暖而明亮,激发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遐想,“野景有远想”。岁月不居,时光流转,诗人低头回顾,感慨时间的流逝,“年华无淹停,俛首已古往”。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全生谁为贤”,意即在追求生命完整的过程中,谁是真正的贤者?这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最后,“偃仰与鞅掌”可能是指在忙碌与闲适之间找到平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冬清晨的自然景象,引出对生命、时间、价值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我昔游阆风,词贤辱追随。
玄关扣扃钥,浩荡无津涘。
迩来二十载,尘迹惭凄迷。
春华枉抛掷,泉石慵留题。
感此白雪音,调高知者稀。
明珠海底跃,走盘光陆离。
援笔思赓酬,忽忆邯郸嗤。
挑灯坐沉夜,繁星烂晴辉。
晓发龙江湾,莫宿瓜埠头。
王事趣我征,天风胡我留。
万方庆熙辰,遐祝符嵩丘。
玉京秋桂香,五城十二楼。
予方驾苍虬,汗漫此一游。
出门殊勿忙,踟蹰振衣裘。
徘徊顾四表,浮翳亦渐收。
明当乘曙色,悠扬过真州。
昭亭连翠巘,幽庵湛孤清。
般游合寮佐,趁兹烟雨晴。
春阳载昭苏,野蔌出土青。
哲人去不还,日月忽已征。
有生竟何事,耗此元阳精。
萧萧松杉间,有鸟鸣伊嘤。
扪萝陟奇颠,群峦伏以倾。
眇彼尘壤区,蚁聚方营营。
凭轩一长啸,落日横郊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