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梧桐暑气清,抠衣随步出都城。
五千里外思乡梦,二十年前立雪情。
栗里有人邀社饮,海鸥何事傍舟行。
从今不上红尘路,坐看诸郎学凤鸣。
秋到梧桐暑气清,抠衣随步出都城。
五千里外思乡梦,二十年前立雪情。
栗里有人邀社饮,海鸥何事傍舟行。
从今不上红尘路,坐看诸郎学凤鸣。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师恩的感激之情。首句“秋到梧桐暑气清”,以梧桐落叶象征秋天的到来,暑气渐消,营造出一种清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抠衣随步出都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离开繁华都市,回归自然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五千里外思乡梦,二十年前立雪情”两句,将时空拉远,表达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年轻时师长教诲的铭记。这里运用了“思乡梦”和“立雪情”两个典故,前者比喻对家乡的怀念,后者则借用了“程门立雪”的故事,强调了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
“栗里有人邀社饮,海鸥何事傍舟行”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栗里之邀、海鸥之伴,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寓意着诗人的生活态度——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最后,“从今不上红尘路,坐看诸郎学凤鸣”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世俗的喧嚣,过上隐逸的生活,并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他的精神,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追求卓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其对师长的敬仰与感恩,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后辈的期望。
银潢耿耿,正露零仙掌,尘空天幕。
碧玉扶疏□万朵,偏称水村山郭。
巧酝檀英,密包金粟,只待清秋著。
三春桃李,自应束在高阁。
好是月窟奇标,东堂幽韵,不管西风恶。
独立盈盈回首笑,白苇丹枫索索。
折向冰壶,莫教纱帽,醉里轻簪却。
浓芳长在,□疑身在云壑。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
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
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
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
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
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国。
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
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