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席临广除,待景窥遥汉。
云色渐离披,天光忽零乱。
哉生倏几望,流火复秋半。
冰纨裁未齐,奁镜悬如判。
蓂吐露承华,桂开星掩灿。
涌波金欲满,淩风玉时散。
仰贪首倦回,俯逼神应惮。
蚌水下铜盘,蛟涎荡琼观。
川容窈窕接,河影依稀断。
空明析微毫,缥缈挟飞翰。
鸣砧城阙寒,吹笛关山旦。
感此良夜娱,惜彼西园叹。
移席临广除,待景窥遥汉。
云色渐离披,天光忽零乱。
哉生倏几望,流火复秋半。
冰纨裁未齐,奁镜悬如判。
蓂吐露承华,桂开星掩灿。
涌波金欲满,淩风玉时散。
仰贪首倦回,俯逼神应惮。
蚌水下铜盘,蛟涎荡琼观。
川容窈窕接,河影依稀断。
空明析微毫,缥缈挟飞翰。
鸣砧城阙寒,吹笛关山旦。
感此良夜娱,惜彼西园叹。
这首诗描绘了十四日夜对月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的壮丽与静谧之美。首句“移席临广除,待景窥遥汉”描绘了人们将座位移到广阔的露天处,等待着月光穿透遥远的天际线,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云色渐离披,天光忽零乱”则以动态的云彩和变幻的天光,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神秘与变化。
“哉生倏几望,流火复秋半”中,“流火”指的是夏季的流星,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与季节的更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冰纨裁未齐,奁镜悬如判”则通过比喻,将月光比作裁剪未完的冰纨和悬挂的奁镜,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明亮。
“蓂吐露承华,桂开星掩灿”中的“蓂”是一种象征吉祥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月光下的露珠,而“桂开星掩灿”则是说桂花开放,星光被掩盖,突出了月光的璀璨。接下来的几句“涌波金欲满,淩风玉时散”则通过“涌波”和“凌风”的动态景象,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水面和空气的流动感。
“仰贪首倦回,俯逼神应惮”表达了人们对月光的贪婪与敬畏,既有欣赏的喜悦,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最后,“蚌水下铜盘,蛟涎荡琼观”通过比喻,将月光比作从蚌壳中流出的水,以及蛟龙的涎液,进一步丰富了月光的形象。
“川容窈窕接,河影依稀断”描绘了河流在月光下的蜿蜒曲折,以及河面的光影交错,充满了诗意。而“空明析微毫,缥缈挟飞翰”则通过“空明”和“缥缈”的描述,表现了月光下的世界既清晰又朦胧,仿佛能触及却又遥不可及。
“鸣砧城阙寒,吹笛关山旦”通过“鸣砧”和“吹笛”的声音,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远方的呼唤,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最后,“感此良夜娱,惜彼西园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享受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十四日夜对月的独特魅力,不仅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也蕴含了对时间、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履冰返故里,倦身获稍闲。
村墟多积雪,凛凛生暮寒。
乌鹊亦怀栖,各认旧林还。
车辙复谁顾,诗书聊自看。
维庐则有堵,维井则有干。
老年逢卒岁,布褐无一端。
晚晖檐下来,梅影落我冠。
家人进箪豆,肘见容色欢。
借问何为尔,门外追呼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