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构极自然,疑非人意造。
颇嫌短晷催,未容恣探讨。
云缛廊有苔,露酽径多草。
绮石如美人,坐阅万花老。
百绺枯藤缠,疑尔青鬓槁。
潭镜千尺泓,残荷一茎袅。
遂使静止天,玉芬溢龙脑。
何以蜻蛉红,但媚水阴蓼。
妙构极自然,疑非人意造。
颇嫌短晷催,未容恣探讨。
云缛廊有苔,露酽径多草。
绮石如美人,坐阅万花老。
百绺枯藤缠,疑尔青鬓槁。
潭镜千尺泓,残荷一茎袅。
遂使静止天,玉芬溢龙脑。
何以蜻蛉红,但媚水阴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木渎钱氏园中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致的自然之美与静谧之感。
首句“妙构极自然,疑非人意造”开篇即点明园中布局巧妙,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而非人工刻意雕琢。接着“颇嫌短晷催,未容恣探讨”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让读者感受到游览的匆忙与对园中景致的渴望深入探索。
“云缛廊有苔,露酽径多草”描绘了廊道上长满青苔,露水滋润的小径上绿草丛生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自然的气息。“绮石如美人,坐阅万花老”将石头比作美人,静静地见证着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头的静美与历史感。
“百绺枯藤缠,疑尔青鬓槁”通过枯藤与青色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潭镜千尺泓,残荷一茎袅”描绘了深潭如镜,倒映着天空,残荷孤零零地摇曳在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最后,“遂使静止天,玉芬溢龙脑。何以蜻蛉红,但媚水阴蓼。”表达了诗人对园中静谧环境的喜爱,以及对蜻蜓与水蓼的赞美,认为它们虽小却能增添景色的魅力。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