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里山阳曲未终,灯前里社兴还同。
春蓂应月开将满,火树侵星望若空。
在野归人曾颂駉,入林佳客况停骢。
因怜芳夜愁心减,一倍衰颜照酒红。
笛里山阳曲未终,灯前里社兴还同。
春蓂应月开将满,火树侵星望若空。
在野归人曾颂駉,入林佳客况停骢。
因怜芳夜愁心减,一倍衰颜照酒红。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前夕,诗人与友人在社集中相聚的情景。首句“笛里山阳曲未终”,以笛声起兴,暗示聚会的欢愉氛围尚未消散。接着“灯前里社兴还同”,点出聚会地点,同时强调了众人共享欢乐的场景。
“春蓂应月开将满”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蓂(即春月)比作即将圆满的月亮,象征着聚会的和谐与圆满。“火树侵星望若空”,通过“火树”与“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明亮而宁静的夜晚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聚会的愉悦气氛。
“在野归人曾颂駉”和“入林佳客况停骢”两句,分别描绘了归家之人和佳客在聚会中的表现,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反应,侧面展现了聚会的热烈与受欢迎程度。
“因怜芳夜愁心减,一倍衰颜照酒红”则是对聚会结束时的感受描述。诗人因聚会的美好时光而感到欣慰,愁绪减少;同时,聚会的氛围也使得他原本有些衰老的脸庞在酒色映照下显得更加红润生动。整首诗通过对聚会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中智贵得性,得性非易求。
羡君淠川曲,松竹蔽层丘。
春秋当佳日,兄弟各命俦。
总辔凌晨术,展席面清流。
参差琼峰出,泓澄绮碛周。
缃荷承绣宇,黄鸟响疏楼。
起坐玩芳帙,为乐鲜优游。
河阳耻巧宦,建春压旅愁。
安得周公瑾,为馆孙仲谋。
牧牛去,千山复万山。
上山日出愁起晚,下山日入苦行难。
手中鸲鹆牛伴侣,养来多日能人语。
纵牛不牵绳自垂,听他行食母苦之。
欲归尚忧牛不饱,更近前溪多水草。
但愿年年牛尽肥,主翁足食身足衣。
农家养牛国所赖,恶少城中杀牛卖。
湖州墨竹苏州诗,李侯二美能兼之。
长安尘中忽到眼,坐我六月江南时。
幽人江南结林屋,紫碧森森万竿玉。
清风激昂此君语,六月寒生不知暑。
只今见画思故乡,博山日永凝清香。
人生万事真适意,相对悠然希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