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
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
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
击桨溅红裳,同来采莲女。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
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
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
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
采莲复采莲,花尽恐伤藕。
拨棹出花去,女伴争前后。
舟中采莲女,岸上游冶子。
两意暂相窥,无由得双美。
妾欲向花语,花应对妾羞。
溪花与溪女,相妒几时休。
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
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
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
击桨溅红裳,同来采莲女。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
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
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
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
采莲复采莲,花尽恐伤藕。
拨棹出花去,女伴争前后。
舟中采莲女,岸上游冶子。
两意暂相窥,无由得双美。
妾欲向花语,花应对妾羞。
溪花与溪女,相妒几时休。
这首《采莲词》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节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开篇即以轻快的节奏描绘了采莲女子在若耶溪边划船的情景,她们身着鲜艳的红衣,在碧波荡漾的水面映照下,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一句,巧妙地将采莲与采香联系起来,通过歌声的出现,营造了一种悠扬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了采莲女子内心的细腻情感。
接下来,“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击桨溅红裳,同来采莲女”,描绘了采莲女子们在荷花丛中穿梭的欢乐场景,笑声与水花相映成趣,展现了她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这一段则将画面转向了秋天的景色,碧绿的秋水、清香的荷花,以及悠闲的鸳鸯,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通过描写采莲女子之间的互动,暗示了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或许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爱情的憧憬。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最后两句表达了采莲女子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以及她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子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