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浓态远十洲人,岁晏天寒七泽滨。
奕奕云冠疑映月,僛僛翠带欲摇春。
梅稍枉为行人瘦,柳眼虚随酒市新。
林下水边风味永,弄珠谁见汉皋神。
意浓态远十洲人,岁晏天寒七泽滨。
奕奕云冠疑映月,僛僛翠带欲摇春。
梅稍枉为行人瘦,柳眼虚随酒市新。
林下水边风味永,弄珠谁见汉皋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水仙花》,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首句“意浓态远十洲人”,形容水仙花的意态深远,仿佛来自遥远的仙境,吸引了十洲之人的目光。接下来,“岁晏天寒七泽滨”点明了水仙在寒冬时节盛开于湖边的景象,增添了其坚韧与不凡。
“奕奕云冠疑映月,僛僛翠带欲摇春”两句,将水仙花比作戴着云冠的仙子,其飘逸的翠带似乎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如同月亮的倒影,富有动态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赋予水仙以人格化的形象。
“梅稍枉为行人瘦,柳眼虚随酒市新”一句,通过对比梅花的清瘦和柳树的新绿,突出了水仙的独特风姿,即使在早春的环境中,也能独树一帜。最后,“林下水边风味永,弄珠谁见汉皋神”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和赞美,认为它在林下水边的自然环境中,其韵味和神韵长久留存,宛如汉皋神女般神秘而迷人。
整体来看,项安世的这首《水仙花》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水仙花的高洁气质和动人风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