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立来已是多时。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
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
把梢头豆蔻,灯前破了些儿。
从今细想,怎当他、废馆荒池。
便月会玲珑,风能淡荡,谁与相携。
倚遍旧寻欢处,清宵上、雁影参差。
纵乌丝千叠,能书多少相思。
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立来已是多时。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
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
把梢头豆蔻,灯前破了些儿。
从今细想,怎当他、废馆荒池。
便月会玲珑,风能淡荡,谁与相携。
倚遍旧寻欢处,清宵上、雁影参差。
纵乌丝千叠,能书多少相思。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往昔扬州生活的追忆。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生动展现了人物的外貌与情感状态,营造出一种温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两句,通过湖山景色的变换和人物行进的缓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接下来,“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几句,以莺鸟偷唱、花朵轻摇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回忆中的温馨与美好。
“把梢头豆蔻,灯前破了些儿”则通过豆蔻花的凋零和灯下微小的破坏,暗喻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接下来的“从今细想,怎当他、废馆荒池”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繁华不再的感慨。
“便月会玲珑,风能淡荡,谁与相携”几句,以月色的明亮、风的轻柔,反衬出无人相伴的孤独与寂寞。最后,“倚遍旧寻欢处,清宵上、雁影参差”描绘了词人在旧日欢聚之地徘徊,夜深人静时,雁群掠过天空的景象,更添了几分凄凉与无奈。
“纵乌丝千叠,能书多少相思”以乌丝(即毛笔)的繁复与相思之情的深厚相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深深怀念与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情。整首词在深情的回忆与淡淡的哀愁中,展现了词人对扬州往事的深切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奈何声里,微见两眉皱。
珠盘乍调宫徵,讶出残莺口。
欲唤周郎再起,帐底亲传授。误来知否。
含思不语,坐待屏深烬香兽。
客愿圆蟾荡漾,合乐围青岫。
我爱孤鹤飘飖,缓酌抛红豆。
心事非关粉黛,借取消僝僽。泪光湿透。
浮云谁在,每为多才更回首。
潘郎老也,河阳镜里,换尽愁丝。
盼断鹿车何处,奠椒桨、泪染鹃枝。
漫今生、好梦缔将离。
问当初、谁共凄凉月,恁无端、如此分携。
应是封侯无骨,人閒难著情痴。
惆怅离鸾歌罢,斜阳片碣,彤管留题。
祗恐双鱼信杳,夜台深、难寄相思。
待何年、同息汉阴机。
纵输君、环佩归来早,算飘零、一样天涯。
碎雨淋铃听惯,声声递入秋帏。
《青山湿遍.余初娶于舅氏,妇陈结缡甫五月,昙花遽遗,榇尚旅殡吴淞十五年。断梦夜长,追忆黯然销魂矣。纳兰容若往制此,谓写黄门之哀,龙壁山人、金梁外史、半塘老人俱和之。悼往伤今,辄复继声。词成覆读,不知是字是泪也》【清·张尔田】潘郎老也,河阳镜里,换尽愁丝。盼断鹿车何处,奠椒桨、泪染鹃枝。漫今生、好梦缔将离。问当初、谁共凄凉月,恁无端、如此分携。应是封侯无骨,人閒难著情痴。惆怅离鸾歌罢,斜阳片碣,彤管留题。祗恐双鱼信杳,夜台深、难寄相思。待何年、同息汉阴机。纵输君、环佩归来早,算飘零、一样天涯。碎雨淋铃听惯,声声递入秋帏。
https://shici.929r.com/shici/NaAfyEw.html
寻幽未觉羊裘冷。寒夜开三径。笛声惊醒翠禽飞。
摇动濛濛香雪一千枝。天风吹上王山月。
照见金杯凸。为谁展画立徘徊。
似有风鬟雾鬓隔花来。
南岭海北春飙早,是处饧箫腊鼓。
红灿木棉,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春思良苦。
待■风信至,那时说与。只恐见时,相看脉脉更无语。
过尽韶华几许。叹被冷香销,倚楼何处。
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朝朝暮暮。
算只有东风,知人心绪。便向东风,再寻梦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