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游兴未阑,命仆陈晡食。
开尊酒尚寒,举网鱼初得。
舟中偶无火,村远何处觅。
禁烟方及期,乱石不可击。
篙人得秘诀,剖竹分两只。
刻削知阴阳,交加任横直。
物含动静机,人借推移力。
霏微锯屑下,炳熯灵晖积。
刍薪张气焰,釜灶赖燔炙。
旁人惊乍见,相对咸啧啧。
我生老江湖,此事应惯识。
五行自相生,一理妙莫测。
作诗侑杯盘,谈笑暮天碧。
山游兴未阑,命仆陈晡食。
开尊酒尚寒,举网鱼初得。
舟中偶无火,村远何处觅。
禁烟方及期,乱石不可击。
篙人得秘诀,剖竹分两只。
刻削知阴阳,交加任横直。
物含动静机,人借推移力。
霏微锯屑下,炳熯灵晖积。
刍薪张气焰,釜灶赖燔炙。
旁人惊乍见,相对咸啧啧。
我生老江湖,此事应惯识。
五行自相生,一理妙莫测。
作诗侑杯盘,谈笑暮天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游览后,与舟人共度傍晚时光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融入了生活中的小细节,如饮酒、捕鱼、取火等,生动地呈现了诗人与舟人之间的互动。
首句“山游兴未阑”,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游兴未尽。接着,“命仆陈晡食”则转入日常生活场景,显示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中描述了开酒、捕鱼的活动,以及因舟中无火而寻找火源的过程,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禁烟方及期,乱石不可击”两句,既体现了季节特点(禁烟可能是指清明节前后),又暗示了取火的困难,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舟人巧妙地使用竹子取火的方法,这一过程充满了智慧和技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物含动静机,人借推移力”两句,蕴含哲理,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强调了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之后,诗人详细描绘了取火过程中的景象,如“霏微锯屑下,炳熯灵晖积”,形象地展示了取火时的火花四溅,光亮汇聚的壮观情景。
最后,“刍薪张气焰,釜灶赖燔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取火后的实际应用,通过点燃柴火,使釜灶得以烹饪食物,满足了生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体现了生活的智慧,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之美的欣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尊重。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哲学思考。
银盘似玦。一线参差,与团圞何别。
清宵笼碧,云路迥、照眼明珠如雪。
嫣容微掩,认依约、襟怀芳洁。
休等闲、今夕风流,想象物华人杰。
虚庭且共徘徊,问玉殿无尘,谁步琼阙。
三秋桂子,凉露下、衣湿含香栖蝶。
广寒美景,好信誓、低低重说。
算素娥、魄炼魂凝,化作艳情奔月。
玉娉婷、摇漾明妆曙。偏生得、蕊珠心苦。
倚阑独是,任临风、绰约琉璃户。
都人望、倾城艳色,横塘锦棹,浣纱西子曾顾。
脉脉情怀,梦幻洛水凭谁去。凝罗袜、惹尘愁绪。
闹红深处。且掩映、绿叶鸳鸯语。试采拗、螺筒碧系。
鲛丝银罥,缭绕满庭芳树。
云衣五色,正秾占春芳,媚骄幽谷。
自有素心能解,红情偏足。
凝想洛阳故苑,步障暖、欢声京国。
衬叶妖娆,会护花、沉醉扶头,翠鬟争点眉绿。
人在天香庭北。回舞袖、吹彻霓裳仙曲。
丽景淡妆,谁与安排金屋。
休负、姚黄魏紫,任画槛、风餐露宿。
疗却相思,也似曾、月下重逢,梦绕瑶台群玉。
澄采鸾飞,清华蟾素,小楼依约帘卷。
吹换西风,指屈过期秋半。
倦客醉、杨柳梢头,怨女恋、凤凰枝畔。回盼。
对姮娥影照,迷离玉殿。顿警芸窗漏暖。
渐镜敛霜华,靓妆偏绽。不到昏黄,已够骚人魂断。
怕玄兔、碎捣菱花,招翠袖、掩藏纨扇。偷玩。
趁团圞留取,莫教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