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全文
宋 / 元绛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四十年来出处同,交情偏见岁寒中。

相先各上青云路,斗在俱为白发翁。

万里厌劳方稍稍,一麾乘兴又匆匆。

清风冠剑辞仙殿,流水旌旗下越宫。

山半楼台迎日动,帐前铙鼓入秋雄。

因君更忆蓬莱雪,不觉吟魂过剡东。

(0)
注释
四十年来:四十年的时间。
出处同:一同度过。
交情偏见:深厚的友情。
岁寒中:在艰难岁月中。
相先:各自领先。
青云路:仕途巅峰。
白发翁:满头白发的老者。
万里厌劳:厌倦长途劳顿。
麾:官职任命。
流水旌旗:离开的队伍。
越宫:越地的宫殿。
山半楼台:山腰的楼阁。
铙鼓:军中的乐器。
蓬莱雪:蓬莱仙境的雪景。
剡东:古代浙江的地区,以产纸闻名,这里代指诗歌之地。
翻译
四十年来我们一同度过,友情在岁月的严寒中更加深厚。
我们都已踏上仕途巅峰,如今都是满头白发的老友。
厌倦了万里的劳顿,才开始享受轻松,但接到任命又匆匆启程。
离开仙殿时,清风伴随剑冠,旗帜飘向越宫的旅程。
山腰的楼阁随日出而动,帐前的铙鼓在秋日显得雄壮。
因为您,我更想念蓬莱的雪景,不知不觉间思绪飘向剡东的诗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四十年来情谊的深厚,以及对彼此的惜别之情。"交情偏见岁寒中"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友情变得更加珍贵。"相先各上青云路,斗在俱为白发翁"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位朋友都步入了老年,都已成为白发老者,却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雄心壮志。

"万里厌劳方稍稍,一麾乘兴又匆匆"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和劳碌生活的不满,但还是会因为一时的兴致而匆忙出发。"清风冠剑辞仙殿,流水旌旗下越宫"则是描绘诗人辞别仙境般的地方,乘着清风佩带长剑,帜旗随流水向越地进发。

"山半楼台迎日动,帐前铙鼓入秋雄"画面生动,表现了景色与节令的变换,以及军中生活的紧张氛围。最后两句"因君更忆蓬莱雪,不觉吟魂过剡东"则是诗人因为朋友而更加思念那仙境般的蓬莱之雪,同时不由自主地吟咏着,灵魂仿佛飘向了遥远的剡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作者介绍
元绛

元绛
朝代:宋

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一说字厚之。北宋大臣、文学家。祖籍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祖父元德昭为五代吴越丞相,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而敏悟,5岁能作诗。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侬智高反岭南,宿军邕州;绛供军饷有功。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以太子太保致仕。
猜你喜欢

集唐人宫词联

银杯乍灭中心火;绛缕犹封系臂纱。

(0)

挽张百熙联

朝政未革,殉之以身,伤哉四日弥留,九死难消家国恨;

世变需才,言犹在耳,对此群流莽荡,孤怀谁喻楚臣心。

(0)

挽曾国荃联

江淮草木亦知名,功盖济阳,治隆长孺;

吴楚军民齐坠泪,寒生海水,愁塞湘云。

(0)

太均神祠联

德并高谋,犹众之母;慈同大士,则百斯男。

(0)

挽曾国荃联

仗策侍戎旃,当年踊跃攀龙,环顾及门今有几;

弹蕉登吏牍,此日氋氃舞鹤,自嗟失路更谁悲。

(0)

挽曾纪泽联

绝国建殊勋,当年魏绛和戎,直以苦心维大局;

通门联世好,几日荆州识面,何图一见遂千秋。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