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红袖舞霓裳,羞涩徐妃半面妆。
侍夜饶他承宠渥,拜恩随例入班行。
花占蝶幸情应懒,竹引羊车事已忘。
元夜吹笙鳌足底,坐看庭燎爇沉香。
欲将红袖舞霓裳,羞涩徐妃半面妆。
侍夜饶他承宠渥,拜恩随例入班行。
花占蝶幸情应懒,竹引羊车事已忘。
元夜吹笙鳌足底,坐看庭燎爇沉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微妙的对比。首句“欲将红袖舞霓裳”,以“红袖”象征女子的华美衣饰,与“霓裳”相呼应,暗示了她即将参与的盛大舞蹈表演,展现出一种华丽而神秘的氛围。然而,“羞涩徐妃半面妆”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女子内心的羞涩与不完全的装扮,这种半遮半掩的状态,既透露出她的矜持,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接下来的“侍夜饶他承宠渥,拜恩随例入班行”,描述了女子在宫廷中的角色与地位,她不仅得到了宠爱,还按照规矩参与了宫廷的仪式活动,这既体现了她的尊贵身份,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等级森严。
“花占蝶幸情应懒,竹引羊车事已忘”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表达了女子情感的淡漠与遗忘。花朵与蝴蝶、竹子与羊车,都是常见的自然元素,但在这里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暗示了女子对过往情感的疏离与淡忘。
最后,“元夜吹笙鳌足底,坐看庭燎爇沉香”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女子在鳌足底吹笙,周围弥漫着沉香的香气。这一画面充满了宁静与雅致,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她已经从纷扰的宫廷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宁静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宫廷生活中的复杂情感与内心世界,既有对权力与宠爱的追求,也有对自由与平静的向往,是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的宫廷生活画卷。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剩有游蜂能掠蕊,寂无饥雀下行苔。
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为语清风莫轻扫,明朝更欲杖藜来。
篮舆轧轧度成阴,鹭起冲波鹊噪林。
当子倚阑成句警,政余拥褐坐檐深。
裴回更尽高楼览,空阔思收远壑音。
笑谢主人能命酒,不然寒甚不能吟。
夫子文章何所如,高处直命骚为奴。
世人共诵词人赋,不道雕虫羞壮夫。
儿时闻公芗林社,既见则喜已白须。
公亦与我自言志,笑谓此客向来无。
昨传得官隶王都,且复将试齐相壶。
岐江严湍浪饶舌,爱公愿公吾道扶。
今知谢事归悬车,食可无肉寒须襦。
再三问公近起居,复道今腴非昔癯。
君今好去相与娱,马牛宁得加我呼。
绝代幽居在空谷,市门三五方当垆。
平生人物论,自谓富阳秋。
满世多遗恨,相逢足破愁。
独怜金错罄,虚负木瓜投。
风节他年事,期君折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