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西日将夕,鸟雀何噰噰。
好月邀新客,微风过暮钟。
草衰宽石路,木落出寒峰。
睹此芳菲尽,悠然思岭松。
郊西日将夕,鸟雀何噰噰。
好月邀新客,微风过暮钟。
草衰宽石路,木落出寒峰。
睹此芳菲尽,悠然思岭松。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郊外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首句“郊西日将夕”,点明时间背景,夕阳西下,一天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鸟雀何噰噰”一句,以鸟鸣声衬托出傍晚的寂静,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即将进入低潮。
“好月邀新客,微风过暮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皓月当空,仿佛是大自然对归家之人的邀请;而微风轻拂,似乎带着时间的流逝,暮钟的响起,更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和生活的节奏感。
“草衰宽石路,木落出寒峰”描绘了一幅草木凋零、山峰显露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草木的衰败与山峰的显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壮丽。
最后,“睹此芳菲尽,悠然思岭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思考。面对眼前的衰败景象,诗人却能悠然自得地思考起岭上的松树,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物外的豁达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郊外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循环,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
浮屠善幻化,利益誇群愚。
未能空诸有,亦复崇其居。
巍巍金银宫,涌出空山隅。
兴废固由人,无乃法所驱。
眷兹天竺名,古来封域殊。
移之被此地,欲表神灵区。
地势既形胜,人情亦奔趋。
我来适閒旷,二三同志俱。
登顿虽云劳,逍遥还足娱。
仰睇群峰秀,俯循流水迂。
微风动灵籁,满耳聆笙竽。
徘徊将日暮,浩然赋归与。
病起言出游,行行入吴苑。
怀我同心人,去此苦不远。
安能待折麻,始为情可展。
榜舟溯川流,疾进犹言缓。
天寒鸿雁哀,水落湾埼浅。
顾望念何深,独行畏日晚。
日晚将何之,风悲雨凄凄。
君子枉前途,引领见容仪。
精神亮相契,遇此如有期。
何必造门屏,然后尽中怀。
君行当入城,余亦从此归。
方舟且容与,未忍言别离。
别离怅悠悠,于焉聊写忧。
暝投兰若中,宴衎叙绸缪。
起坐临前除,弹琴和清谣。
重阴翳明月,寒风振山邱。
慷慨令心悲,欲罢不能休。
沉吟出门去,鸡鸣忽嘐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