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三五夕,遑遑岐路前。
入夜何用雨,出门不同天。
云逗千林树,溪留百涧泉。
自然念兄弟,况复仰神仙。
迢迢三五夕,遑遑岐路前。
入夜何用雨,出门不同天。
云逗千林树,溪留百涧泉。
自然念兄弟,况复仰神仙。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太安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首句“迢迢三五夕”,以“迢迢”形容时间的悠长,点出中秋之夜的特殊性;“三五夕”则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即中秋节。接下来,“遑遑岐路前”一句,通过行走于岔路口的描述,暗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思考。
“入夜何用雨,出门不同天”两句,对比鲜明,夜晚与白天的环境差异,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转变或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接着,“云逗千林树,溪流百涧泉”描绘了中秋之夜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自然念兄弟,况复仰神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和超凡脱俗的向往,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时序递催迁,人事何能常。
幸兹休假馀,聊以恣徜徉。
园林有百卉,当春发其芳。
抽红亦吐白,间杂固无行。
数日苦霖潦,主人卧匡床。
不得恣游赏,兼亦负壶觞。
归云收绪雨,晚飔开微阳。
会心岂在远,即此足回翔。
信履悦情志,应接如苦忙。
偶得谢物役,因之媚景光。
悠悠世上名,于我亦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