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鐎如釜柄而足,今之至者形乃同。
昼炊不饱壮夫腹,夜击犹警罢士躬。
想从云车入云垒,白草龙沙逾万里。
行色终辞马足尘,清风却傍蟳书几。
君不见缓带犹无挽强力,升米不能尽一食。
磊落寸衷包武库,票姚万骑随麾斥。
但持此器出萧关,肤公自勒天山石。
又不见惜翁衰老将尽年,见此虽小亦呺然。
挈取山行煮野菜,击歌聊和《采芝篇》。
古鐎如釜柄而足,今之至者形乃同。
昼炊不饱壮夫腹,夜击犹警罢士躬。
想从云车入云垒,白草龙沙逾万里。
行色终辞马足尘,清风却傍蟳书几。
君不见缓带犹无挽强力,升米不能尽一食。
磊落寸衷包武库,票姚万骑随麾斥。
但持此器出萧关,肤公自勒天山石。
又不见惜翁衰老将尽年,见此虽小亦呺然。
挈取山行煮野菜,击歌聊和《采芝篇》。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名为《左兰城见寄古铜器谓之洗非也盖刁斗之小者耳所容不及一升戏作一诗》,通过描述一个古铜器的形态与用途,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想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描绘了这个古铜器的形状,如同釜柄一般,但底部有足,与现代的器具相似。接着,诗人通过“昼炊不饱壮夫腹,夜击犹警罢士躬”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这个古铜器在古代战场上的作用,白天用来烹饪食物以满足士兵的需要,夜晚则作为警报工具,提醒士兵保持警惕。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古铜器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多功能性。
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设想古铜器曾伴随云车进入云垒,穿越白草龙沙,历经万里征程。这一段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将古铜器的历史背景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宏大的历史氛围。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古铜器的使用者在离开战场后的生活情景。“行色终辞马足尘,清风却傍蟳书几”,这两句描绘了战士们在战争结束后,虽然生活简朴,但仍能享受清风拂面,静心读书的宁静时光。这种对比,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君不见缓带犹无挽强力,升米不能尽一食”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将士生活艰辛的同情。同时,诗人借“磊落寸衷包武库,票姚万骑随麾斥”这两句,赞美了古代将领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古铜器的历史与功能,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悠悠返行舟,异乡非我居。
兴尽复来归,梦觉心于于。
我非汗漫游,何必穷海隅。
归心逐去鸟,风波阻脩途。
不比鸱夷子,扁舟向五湖。
旧宅有松菊,秋色未萧疏。
西城薄有穫,无劳事赢馀。
开樽会邻曲,幽乐当何如。
岁华倏云暮,空山响寒泉。
与君阔别来,莫遂同话言。
霜菊既云谢,松桂亦已繁。
四时更代易,气运良无愆。
齐君一何谬,凄然泣牛山。
遂令偷生者,乃欲鍊九还。
我久远尘俗,肯使虚名缠。
及时须行乐,何必穷百年。
知非勿惮改,见善宜速迁。
一盛还一衰,物理固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