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银床爽气殷,密垂珠箔思纷纷。
黄花篱外虫喧砌,红叶阶头犬吠云。
桐韵暗依更漏响,龙涎高伴夜灯焚。
袖中七宝还收在,试问秋蟾缺几分。
露下银床爽气殷,密垂珠箔思纷纷。
黄花篱外虫喧砌,红叶阶头犬吠云。
桐韵暗依更漏响,龙涎高伴夜灯焚。
袖中七宝还收在,试问秋蟾缺几分。
此诗描绘了一幅官舍秋夜的静谧景象。首句“露下银床爽气殷”,以露水降下,凉爽之气充盈,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密垂珠箔思纷纷”一句,通过珠帘的垂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纷繁复杂,与外界的宁静形成对比。
“黄花篱外虫喧砌,红叶阶头犬吠云”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黄花篱笆外虫鸣声声,红叶台阶前犬吠连连,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桐韵暗依更漏响,龙涎高伴夜灯焚”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与深沉,桐树的轻摇与更漏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而高悬的龙涎香与夜灯的燃烧,不仅增添了室内的香气,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温暖与慰藉。
最后,“袖中七宝还收在,试问秋蟾缺几分”两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之中。诗人手中握有的七宝(古代传说中的七种珍宝),虽未明言其具体含义,但可能象征着珍贵的记忆或情感。而“试问秋蟾缺几分”,则是对月亮盈亏的询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官舍秋夜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看花须约,一千年、知赴瑶池缘浅。
雪里花枝来索句,恍觉春生冷砚。
却忆前时,寻芳处处,霞影浮杯面。
酒醒花落,树头飞下余片。
何事岁晚重妍,多情应笑,我早朱颜变。
依样铅华红胜锦,争得瓶梅并剪。
小阁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风卷。
旧家野老,也来惊讶希见。
渺云间天淡,离别意、一消魂。
忆金缕珠喉,冰弦玉笋,明月幽人。
风流旧家心事,指南山、松柏托殷勤。
烟草夕阳别浦,梨花暮雨重门。
浪凭归梦觅行云。
肠断几黄昏。
甚百种凄凉,一般寂寞,两地平分。
多情料应有语,道卿卿、不惜锁窗春。
为谢倩桃风柳,不禁鞍马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