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刚欣润土才,甘膏未继却闻雷。
祗愁雨泽风吹去,安得逋逃人献来。
旰食宵衣增敞惘,山亭水榭那徘徊。
翻书遣闷消香穗,一寸流阴一寸灰。
救急刚欣润土才,甘膏未继却闻雷。
祗愁雨泽风吹去,安得逋逃人献来。
旰食宵衣增敞惘,山亭水榭那徘徊。
翻书遣闷消香穗,一寸流阴一寸灰。
这首诗名为《遣闷》,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和内心情感的复杂心情。
首句“救急刚欣润土才”,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水的欣喜之情,认为这恰逢其时,滋润了大地。然而,接下来的“甘膏未继却闻雷”一句,转折突兀,暗示好景不长,甘霖未至,却传来雷声,预示着可能的破坏或变化。
“祗愁雨泽风吹去,安得逋逃人献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雨水被风吹散的担忧,同时也隐含着对逃避现实者的期盼,希望他们能为解决困境出谋划策。
“旰食宵衣增敞惘,山亭水榭那徘徊。”这里,“旰食宵衣”形容勤于政务,夜以继日地工作,而“敞惘”则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和迷茫。诗人身处山亭水榭,本应是享受自然美景之时,却因内心的忧虑而无法真正沉浸其中。
最后两句“翻书遣闷消香穗,一寸流阴一寸灰。”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来排解内心的烦闷,但时间的流逝似乎让一切变得无足轻重,每一寸光阴都仿佛化为了灰烬。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忙碌与空虚之间挣扎的心情,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和个人情感时的微妙感受,以及在繁忙政务之余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忆昔穆天子,侈意穷八荒。
昆崙入马蹄,蘧庐视明堂。
王母为之谣,白云何茫茫。
凭高俯九州,块如蚁聚场。
归来越河关,万坟压嵩邙。
遂令学仙子,闻风心激昂。
汉武千秋露,淮南八公方。
至今瑶池会,空为后代伤。
溪山佳处多荒僻,豹雾蛟涎断人迹。
纵能陟险一登赏,重茧百休疲峻陟。
岂知城市有林泉,杖屦相从都咫尺。
寻常四友会真率,茗具酒尊随所适。
竹风细细几席静,花雨冥冥巾帽湿。
逸休方与圣贤对,观妙超然存目击。
吹台名士意领略,手弄蒲葵坐摇膝。
吾宗盘礴拊长松,似伤材大时难得。
漳川野老气豪迈,陪谒龙颜秖长揖。
琴书笑咏有真乐,不减仙翁戏巴橘。
九原死者如可作,应恨乌丝欠珠璧。
兰亭滕阁久寥落,岁月转头驹过隙。
愿君此画更珍藏,此会他时恐难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