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春色,园林已断肠。
居然怜野草,惟此换年芳。
残烧回春久,香泥去路长。
能令南浦碧,未觉五陵芳。
拾翠迷寒食,飞红卧夕阳。
遥知青冢恨,南北两茫茫。
何处寻春色,园林已断肠。
居然怜野草,惟此换年芳。
残烧回春久,香泥去路长。
能令南浦碧,未觉五陵芳。
拾翠迷寒食,飞红卧夕阳。
遥知青冢恨,南北两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感慨。诗人从寻找春色开始,却在园林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哀愁,这反差让人不禁思考春色与哀愁之间的微妙联系。接着,诗人对野草的怜悯,以及对它们在春天里焕发生机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生命循环和自然更迭的深刻理解。
“居然怜野草,惟此换年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野草生命力的赞叹,即使在荒凉之地也能顽强生长,为春天增添一抹生机。而“残烧回春久,香泥去路长。”则通过描绘春天的缓慢到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能令南浦碧,未觉五陵芳。”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南浦的碧绿与五陵的繁华进行比较,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偏爱,以及对繁华背后空虚的反思。
最后,“拾翠迷寒食,飞红卧夕阳。”描绘了春天的热闹与短暂,人们在寒食节拾取翠绿,享受春光,而花朵随风飘落,最终沉睡于夕阳之中,体现了时光易逝,美好稍纵即逝的主题。
“遥知青冢恨,南北两茫茫。”以青冢(古代帝王或名人的墓地)的孤独与寂寞,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传语风光,须少驻、共君流转。
谁忍见、绿肥红瘦,鲜欢多感。
泽国千丝烟雨暗,江城一带云山远。
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
羞鬓雪,凭花染。
携酒阵,嫌杯浅。
叹人生岂为,青衫槐板。
记舞可怜宫柳细,写情但觉香笺短。
上层楼、独倚有谁知,栏干暖。
绛雪堆云绿。
倚朱栏、鸾飞凤舞,乱红如簇。
宫锦海沈肌理秀,极目明霞孤骛。
对翠袖、天寒修竹。
轻露有情添泪眼,粲精神、娇醉薰华屋。
然宝篆,散清馥。
江南到处多兰菊。
更海棠、贪睡未醒,漫山粗俗。
欲品此花为第一,真色生香俱足。
又只怕、惊人凡目。
把酒对花频管领,怕狂风骤雨难拘束。
拾碎玉,泛醽醁。
雨沐风梳,正梅柳、弄香逞色。
谁忍听、送君南浦,阳关三叠。
玉节前驱光照路,金杯争劝愁生席。
泛锦樯、西去若登仙,乘槎客。
春有意,寒无力。
和风满,洪波息。
笑庐峰湓浦,旧游陈迹。
昔日蜚声台柏劲,他年坐对堂槐密。
想轺车、不待政成时,追锋急。
正百花堂下,山雨楼前,粲然梅柳。
和气回春,滟一尊芳酒。
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天上遐龄,人间独乐,古来稀有。
壮日题桥,儿时击瓮,名遂功成,自然长久。
琳馆偷闲,约赤城为友。
紫诏重颁,黄扉稳步,好试调羹手。
九世鸡窠,千秋麟阁,玉颜依旧。
正采铃坠盖,玉燕投怀,梦符佳月。
五百年间,诞中兴人杰。
杖策归来,入关徒步,万里朝金阙。
贯日精忠,凌云壮气,妙龄英发。
名镇重湖,屡凭熊轼,恩满西江,载分龙节。
有志澄清,誓击中流楫。
谈笑封侯,雍容谋国,看掀天功业。
待与斯民,庆公华衮,祝公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