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光不扬,梦睹良亦审。
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白日杳无朕,冥遇尝在寝。
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
闭目光不扬,梦睹良亦审。
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白日杳无朕,冥遇尝在寝。
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梦睹》,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首句“闭目光不扬”写出了诗人试图关闭对外界的感知,进入梦境的状态;“梦睹良亦审”则暗示在梦中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洞察。
接下来,诗人提出疑问:“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他质疑梦境中的景象并非仅凭肉眼所见,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受或某种精神禀赋。诗人进一步描述,在白天繁忙的世界里,“白日杳无朕”,而在夜晚的梦境中,“冥遇尝在寝”,表明梦境成为他与内在世界交流的场所。
最后两句“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揭示了诗人对梦境中可能蕴含的无尽遗憾和悲伤的深深感慨,这些情感无法在现实中完全释放,只能化作泪水,独自在枕上流淌。整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