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宴坐于名叫“乐斋”的地方,享受着悠然的时光。开篇即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专注于个人喜好的私密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被问及为何独自享受这种乐趣时,他却胸怀壮志,如高崔嵬般坚不可摧。
诗人通过“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认为外界纷扰复杂,充满着悲哀和不幸。接着,“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则形象地比喻了世间的竞争与困境,人们在无形中陷入是非之争,甚至因此而招致灾难。
然而诗人并不沉迷于这些现实的纷争和悲哀,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的心态:“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心志更愿意追求内在的宁静与安详,就像寻找那些悠然自得的小动物一样,通过简化生活来审视世事的起伏。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则是诗人对待生命态度的一种写照。无论是世间的繁华还是个人的寿命,都如同一杯酒,终将消散成空,百年的光阴最终也只能化作尘土。
最后,“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表现了诗人在内心深处的自得其乐和超然物外。他的思绪飞扬,如同长啸般自由而又悠远,而这份妙想,不受世俗的羁绊,仿佛来自于天地之间。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内心平和的心境,告诫人们“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提醒读者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不应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