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祷旱必桑林,试扣丛祠丐一临。
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已骎骎。
田龟向去亡凶兆,垤鹳新来有好音。
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
何须祷旱必桑林,试扣丛祠丐一临。
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已骎骎。
田龟向去亡凶兆,垤鹳新来有好音。
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虞俦在徽州绩溪县遭遇旱情时,两次虔诚祈祷求雨的经历。首句"何须祷旱必桑林"表达了无需拘泥于传统习俗,只要有诚意即可求助于神明。接着,诗人细致刻画了祈雨过程中的仪式感:在丛祠中低声祈求,香烟缭绕("再拜炉烟方裛裛"),四周云气渐浓("四周云气已骎骎"),预示着可能的降雨迹象。
诗人观察到田龟的活动不再显示凶兆,而垤鹳(一种鸟)的到来也带来了好消息,这些都是雨将至的吉兆。最后两句"多谢神灵怜老令,肯倾膏泽慰民心"表达了对神灵赐予甘霖,解救百姓于干旱之苦的深深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民间信仰的尊重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乘兴西游谁与同,一囊诗藁一枝筇。
厌栖庐岳莲花社,却访南山紫阁峰。
怀古有时应怅望,寻幽何处不从容。
关中风物常牵梦,老卧闲曹转放慵。
戎服非吾事,华缨寄此身。
谬为金马客,本是钓乡人。
引领梁园雪,扬鞭辇路尘。
知师亦多病,拥褐侍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