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高城上,青山卧闼前。
十年离乱后,三月艳阳天。
花影移枰马,风丝飏纸鸢。
幽栖应自惬,愁绝尚烽烟。
绿树高城上,青山卧闼前。
十年离乱后,三月艳阳天。
花影移枰马,风丝飏纸鸢。
幽栖应自惬,愁绝尚烽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春日景象。首联“绿树高城上,青山卧闼前”以“绿树”和“青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远离尘嚣。接着,“十年离乱后,三月艳阳天”两句,时间跨度与季节转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之后,终于迎来了和平与安宁的春天。
接下来的“花影移枰马,风丝飏纸鸢”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生动场景:马儿在花影中悠闲地移动,纸鸢在微风中轻扬,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生活的向往。
最后,“幽栖应自惬,愁绝尚烽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身处幽静之地,内心感到满足与惬意,但远方的烽烟仍旧让人忧心忡忡,难以完全摆脱对战乱的忧虑。这种矛盾的心情,既是对个人心境的细腻刻画,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忧虑。
仗剑别乡土,壮游入长安。
丈夫志四方,胡为复言还。
悠悠天际云,长绕高堂间。
游子行万里,感之怀故山。
凄风振林木,朔雪满河关。
缅怀鞠育恩,岂惮行路难。
我亦久为客,膝下思承欢。
便欲同翱翔,未得凌风翰。
河桥送君去,伫立空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