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今夕,说阴晴,万里八荒同色。
烛外青山笳鼓静,细雨旌旗微湿。
兔魄衔云,龙头泻酒,剑气孤虹白。
苍生谁问,汉家夜半前席。
槛外桂树婆娑,万香如海,渐扫前朝迹。
星斗以南人几个,一曲琵琶消得。
故国花潭,遗民酒舫,短梦殊今昔。
明年明月,笛声犹袅空碧。
一年今夕,说阴晴,万里八荒同色。
烛外青山笳鼓静,细雨旌旗微湿。
兔魄衔云,龙头泻酒,剑气孤虹白。
苍生谁问,汉家夜半前席。
槛外桂树婆娑,万香如海,渐扫前朝迹。
星斗以南人几个,一曲琵琶消得。
故国花潭,遗民酒舫,短梦殊今昔。
明年明月,笛声犹袅空碧。
这首《酹江月·草窗中秋韵》是清代末期诗人赵熙的作品,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象和感慨。诗人通过“一年今夕,说阴晴,万里八荒同色”开篇,展现出中秋节夜晚普天之下皆是相同的阴晴气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接下来,“烛外青山笳鼓静,细雨旌旗微湿”描绘了宁静的夜晚,远处的青山上,军乐声息止,只有细雨打湿了旗帜,增添了凄清之感。月亮被云遮掩,仿佛龙头倾泻的酒液,剑气如孤虹,象征着壮志未酬的孤独与冷寂。
“苍生谁问,汉家夜半前席”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朝廷未能真正关心百姓的忧虑。词中“槛外桂树婆娑,万香如海,渐扫前朝迹”则借桂树和香气,暗示历史更迭,王朝兴衰,而“星斗以南人几个,一曲琵琶消得”则以寥寥数人和琵琶声,寓言世事沧桑,人事变迁。
最后,“故国花潭,遗民酒舫,短梦殊今昔”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明年明月,笛声犹袅空碧”对未来淡淡的期待,那笛声在明月下空荡回响,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赵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