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缕缕碧条条,溪头折柳离魂销,资骝嘶过短长桥。
短长桥,畴遣此。转盼间,人千里。
嫩黄缕缕碧条条,溪头折柳离魂销,资骝嘶过短长桥。
短长桥,畴遣此。转盼间,人千里。
这首《折柳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通过“嫩黄缕缕碧条条”开篇,巧妙地将视觉形象与情感相融合,柳树的嫩绿与离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溪头折柳离魂销”一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柳枝在溪边被折下,象征着离别时刻的伤感与不舍,仿佛连柳树也感受到了离人的离愁,魂魄为之销蚀。
“资骝嘶过短长桥”,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场景,马儿的嘶鸣声在短长桥上回荡,桥的长度似乎成了时间的距离,马蹄声中蕴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留恋。这句不仅描绘了离别时的动态画面,还暗示了离别后路途的漫长与未知。
“短长桥,畴遣此。转盼间,人千里。”这两句则深化了离别的情感,短长桥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让人感叹离别之痛。转眼之间,离别的人已远去千里,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空间的遥远,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沉和哀婉。
整体而言,《折柳曲》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成功地传达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的细腻捕捉和深刻表达能力。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版本二)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https://shici.929r.com/shici/TNJHFFqlz.html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