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蠃峰叠石龛,真成先见我痴憨。
青山处处可埋骨,何必区区向广南。
不愿蠃峰叠石龛,真成先见我痴憨。
青山处处可埋骨,何必区区向广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与归宿的深刻思考。首句“不愿蠃峰叠石龛”以“蠃峰”象征人生的追求与功名,而“叠石龛”则比喻那些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刻意营造的虚名之地。诗人直言自己不愿沉溺于这样的追求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动的情怀。
接着,“真成先见我痴憨”一句,诗人似乎在自嘲或对他人发出疑问,是否自己真的过于痴愚,未能理解世间的规则与价值。这句蕴含了对自我认知的反思,以及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质疑。
后两句“青山处处可埋骨,何必区区向广南”,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提出了一种更为宽广的人生观和死亡观。他认为,无论是哪座山的哪一处,都可以作为安息之所,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名声或地位,而将生命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这种观点强调了生命的平等与自然的广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人生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寄食客乡远,谁人肯见过。
江山来往数,兰玉弟兄多。
可恨浇愁酒,能摧转棹波。
几时书到眼,此别意如何。
湖边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蒙寒沙。
我来不见花如锦,但闻荷叶飞天涯。
小池今无十许步,晚雨亦开三数花。
人生乐事无多少,可意应须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