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赴都门过天界方丈别山舟觉义》
《将赴都门过天界方丈别山舟觉义》全文
明 / 殷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来抱病淹行色,每到山中兴便长。

云护石床僧在定,月明台殿草飞香。

烟霞暂别三千里,萍水俄惊二十霜。

欲了无生齐出处,愿从淮老问真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dōuménguòtiānjièfāngzhàngbiéshānzhōujué
míng / yīnmài

chūnláibàobìngyānxíngměidàoshānzhōngxīng便biàncháng

yúnshíchuángsēngzàidìngyuèmíngtái殿diàncǎofēixiāng

yānxiázànbiésānqiānpíngshuǐéjīngèrshíshuāng

leshēngchūchùyuàncónghuáilǎowènzhēnchá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春日抱恙,前往京都途中,途经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思考。

首联“春来抱病淹行色,每到山中兴便长”点明了诗人因病滞留,但每当步入山林,心灵便得到了释放与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渴望。

颔联“云护石床僧在定,月明台殿草飞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僧侣修行的静谧场景。云雾缭绕的石床,月光下的殿堂,以及草间飘散的香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烟霞暂别三千里,萍水俄惊二十霜”表达了诗人与山林的暂时离别,以及时间的流逝。三千里烟霞象征着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二十霜则暗示了岁月的匆匆,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尾联“欲了无生齐出处,愿从淮老问真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欲了无生,即寻求生命的终极答案;齐出处,则是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愿从淮老问真常,则是希望从高僧那里获得对宇宙真理的解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禅宗思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作者介绍

殷迈
朝代:明   字:时训   号:白野   籍贯:明应天府溧阳   生辰:1512—1581

(1512—1581)明应天府溧阳人,字时训,号白野。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隆庆时历江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万历时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事。恬淡寡交,然与意气相投者贻书不远千里,以学术相辩證。
猜你喜欢

山中书事(二首)

山青云白斗争高,石路萦纡接野桥。
几个长松高出屋,门前杨柳未成条。

(0)

拟古巡幸词(五首)

西山西望转堪愁,原庙苍茫宿草秋。
车驾迩来方数跸,衣冠向后合常游。

(0)

哭泉曲(三首)

筑城千仞山,崩城一瞬间。
城崩见戍骨,骨上有创瘢。

(0)

竹枝歌(二首)

春风满山花正开,春衫女儿红杏腮。
侬家荡桨过江去,为问阿郎来不来。

(0)

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六首)

何处难忘酒,年光似掷梭。
清明怜已过,春色苦无多。
席上红牙板,花前皓齿歌。
此时无一盏,争奈牡丹何。

(0)

忆友丁大舍(国初勋爵之子未袭爵者皆称大舍

故人一别一年余,转眼光阴暑渐除。
南徼万山常有梦,中原六月尚无书。
窗前烛暗巴山雨,江上帆留楚水鱼。
准拟重阳定相见,茱萸新酒候旋车。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