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义具天人策,灾异阴阳却鲜稽。
未识葩经明哲旨,奚辞䜛谪相胶西。
春秋义具天人策,灾异阴阳却鲜稽。
未识葩经明哲旨,奚辞䜛谪相胶西。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河间道中再咏前题(其六)广川台》。诗中探讨了春秋时期的义理与天人策的关系,以及灾异与阴阳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对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明哲之旨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特别是对于被贬谪到胶西的官员的态度。全诗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政治见解。
生者与死者,阴阳分两界;
生或能互仇,死必无相害。
如何发丘壑,攫金肆无赖?
乃知厚葬非,斯世何昧昧!
或言晏与张,祸出人意外。
有盗掘张坟,漆城多珠贝;
既偿其大欲,畚土为掩盖。
继乃掘晏茔,仅一木胎带;群盗一何愤,弃之杂尘?。
此语殊不然,怀宝多自坏。
犀角及象齿,古今同垂诫。
煌煌有司言,所见何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