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瞿塘古峡门,残秋气候似春温。
云深不断呼山鸟,木落长悬饮涧猿。
乱石渐通孤棹路,横峰仍插夕阳村。
经旬倦客明双眼,又听城头鼓角繁。
进得瞿塘古峡门,残秋气候似春温。
云深不断呼山鸟,木落长悬饮涧猿。
乱石渐通孤棹路,横峰仍插夕阳村。
经旬倦客明双眼,又听城头鼓角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瞿塘峡时的独特感受与所见景象。瞿塘峡,作为长江三峡之一,以其雄伟壮丽著称。诗中“进得瞿塘古峡门,残秋气候似春温”,开篇即以瞿塘峡的古老与独特气候特点吸引读者,暗示了诗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深切感受。
接着,“云深不断呼山鸟,木落长悬饮涧猿”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瞿塘峡内云雾缭绕、山鸟鸣叫、树木凋零、猿猴饮水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峡区独特的生态景观和自然韵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乱石渐通孤棹路,横峰仍插夕阳村”则进一步展示了瞿塘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乱石嶙峋的道路与横峰插入夕阳中的村落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峡谷的险峻,也描绘了日落时分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宁静的氛围。
最后,“经旬倦客明双眼,又听城头鼓角繁”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旅行后的疲惫与对城市喧嚣的感慨。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旅途劳顿后,诗人终于得以暂时停下脚步,欣赏眼前的美景,同时又听到远处城头传来的鼓角声,这既是对外界喧嚣的无奈接受,也是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瞿塘峡独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