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晚飕飕。馀酣漱碧流。却临风、三弄倚轻舟。
吹得月华如水冷,有多少,古今愁。一雁度南楼。
关山音信休。忆春风、花影帘钩。
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
岸柳晚飕飕。馀酣漱碧流。却临风、三弄倚轻舟。
吹得月华如水冷,有多少,古今愁。一雁度南楼。
关山音信休。忆春风、花影帘钩。
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
这首清代谭献的《南楼令·羊辛楣花溪吹笛图》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开篇“岸柳晚飕飕”,以傍晚时分岸边柳树被风吹动的声音,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馀酣漱碧流”写词人或许在小酌后,让清流洗涤余醉,更显心境的闲适。
“却临风、三弄倚轻舟”描绘词人在微风中吹奏笛子,笛声悠扬,仿佛在月光下泛舟,使得“吹得月华如水冷”,营造出一种冷寂而深沉的意境,暗示着无尽的愁绪。“有多少,古今愁”直接点明了词人心中的愁思,跨越时空,绵延不断。
下片转向对远方的思念,“一雁度南楼”,借孤雁南飞寓言离别与期盼,表达词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关山音信休”进一步强调了音讯断绝的无奈。回忆起往昔,“忆春风、花影帘钩”,春风中的花影和曾经的欢聚时光形成对比,如今只剩落寞。
最后,“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表达了词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曾经的豪情与欢乐已不再,只剩下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景物与回忆的交织,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