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灌木带晴鸦,泯泯春流漾浦沙。
隔岸小舟呼不应,碧桃花外是谁家。
两山灌木带晴鸦,泯泯春流漾浦沙。
隔岸小舟呼不应,碧桃花外是谁家。
此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画面中,两座山峦被茂密的灌木覆盖,山间栖息着几只晴天的乌鸦,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静谧。山脚下,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波光粼粼,映照着岸边的细沙,显得格外柔和与温暖。
画面的构图巧妙,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既富有层次感,又充满了空间的想象。隔岸的小舟静静地停泊在水面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主人的归来,或是远方的呼唤。然而,舟上之人并未应声,或许是在沉思,或许是在享受这份宁静。
远处,碧桃花开,粉嫩的颜色与周围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碧桃花外,是未知的世界,让人不禁遐想,那又是谁家的居所,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整体而言,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远离尘嚣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
起问鼓枻人,已行三十里。
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
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
残莺意思尽,新叶阴凉多。
春去来几日,夏云忽嵯峨。
朝朝感时节,年鬓暗蹉跎。
胡为恋朝市,不去归烟萝。
青山寸步地,自问心如何。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
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
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
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
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
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
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
暗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
日暮心无憀,吏役正营营。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
月下读数偏,风前吟一声。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余清。
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
使我灵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听韶获,可使心和平。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
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
莫惆怅,送春人。
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
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
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
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
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
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
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