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瞰虚空,危阑翼石壁。
亭亭数株松,云端发深碧。
起视群峦层,溪光乱相射。
盘梯花倒看,入阁烟相逼。
雨过万瓦鸣,灯残四村夕。
疏星柳外明,河汉看不隔。
去矣问津人,空思泛查客。
孤亭瞰虚空,危阑翼石壁。
亭亭数株松,云端发深碧。
起视群峦层,溪光乱相射。
盘梯花倒看,入阁烟相逼。
雨过万瓦鸣,灯残四村夕。
疏星柳外明,河汉看不隔。
去矣问津人,空思泛查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山中驿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博望驿的环境与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孤亭瞰虚空”,开篇即点出博望驿的地理位置——一座孤亭高耸于云雾之上,俯瞰着四周的虚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危阑翼石壁”一句,通过描绘栏杆紧贴峭壁,进一步强调了驿站所处环境的险峻与独特。
“亭亭数株松,云端发深碧”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亭旁几株挺拔的松树置于云端,其深绿色的枝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机与活力。
“起视群峦层,溪光乱相射”描绘了诗人从亭中远眺,群山层层叠叠,溪水在阳光下闪烁,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盘梯花倒看,入阁烟相逼”则转向对驿站内部的描写。诗人通过“盘梯”(曲折的楼梯)和“入阁”(进入阁楼),巧妙地将视觉角度转换,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亲身体验了从地面到高处,再到室内空间的变化。同时,通过“花倒看”(从下方仰视花朵)和“烟相逼”(烟雾缭绕,贴近视线),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温馨的氛围。
“雨过万瓦鸣,灯残四村夕”描绘了雨后的寂静与夜晚的降临。雨水滴落在屋顶上,发出阵阵声响,而随着夜幕的降临,灯火逐渐熄灭,四周村庄也进入了宁静的夜晚。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最后,“疏星柳外明,河汉看不隔”描绘了夜空中稀疏的星星在柳树之外闪烁,银河似乎近在咫尺,没有被任何障碍物遮挡。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夜景图,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他对宇宙广阔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去矣问津人,空思泛查客”则是全诗的结尾,诗人以“问津人”自比,表达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对过往旅人(泛查客)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博望驿》不仅描绘了博望驿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冰散凭陵群木槁,只有梅花欺不倒。
篱边野外忽嫣然,暗香解作幽人恼。
化工著意为尤物,故遣孤芳得春早。
道人写照三昧手,不假丹青更妍好。
诗家也是可怜人,落笔云烟随意扫。
遂令淡墨胜铅华,纸上一枝长不老。
庭中几树正垂垂,忍看飘零委烟草。
会须痛饮对繁华,细把根源问苍昊。
避地寓江左,精庐极深幽。
驾言穷胜赏,遂作龙潭游。
暑气敛以退,轻云蔼而浮。
疏林未摇落,山色宜清秋。
萝磴穿窈窕,松风散飕飗。
铁花秀石壁,玉韵锵溪流。
谁将三峡桥,断取来岩陬。
会心得佳趣,浊酒相献酬。
嫩菊青可摘,寒蔬郁堪羞。
乐哉山林间,乃尔远世忧。
岂知江淮濆,杀气横戈矛。
幽讨未云已,散策层冈头。
天绅拖脩瀑,落此万丈湫。
空濛杳霭中,时有飞鱼游。
神物不可见,下隐长黄虬。
百谷正焦枯,胡为此淹留。
会乘风雷便,一起泽九州。
我与二三子,于世初无求。
萧然岩壑姿,正可擅一丘。
愿言假吾居,聊作潜珍谋。
玉函畀思邈,贝阙归灵脩。
何须挟白羽,共逐青绡牛。
《同诸季及邹德久昆仲游龙潭》【宋·李纲】避地寓江左,精庐极深幽。驾言穷胜赏,遂作龙潭游。暑气敛以退,轻云蔼而浮。疏林未摇落,山色宜清秋。萝磴穿窈窕,松风散飕飗。铁花秀石壁,玉韵锵溪流。谁将三峡桥,断取来岩陬。会心得佳趣,浊酒相献酬。嫩菊青可摘,寒蔬郁堪羞。乐哉山林间,乃尔远世忧。岂知江淮濆,杀气横戈矛。幽讨未云已,散策层冈头。天绅拖脩瀑,落此万丈湫。空濛杳霭中,时有飞鱼游。神物不可见,下隐长黄虬。百谷正焦枯,胡为此淹留。会乘风雷便,一起泽九州。我与二三子,于世初无求。萧然岩壑姿,正可擅一丘。愿言假吾居,聊作潜珍谋。玉函畀思邈,贝阙归灵脩。何须挟白羽,共逐青绡牛。
https://shici.929r.com/shici/MaX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