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称神禹,四海以为壑。
今此下民者,却谓侮予虐。
驱石障洪涛,岁岁苦兴作。
何时变桑田,为问东海若。
行水称神禹,四海以为壑。
今此下民者,却谓侮予虐。
驱石障洪涛,岁岁苦兴作。
何时变桑田,为问东海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履所作的《盐官杂诗(其四)》。诗中以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治理洪水的艰难与复杂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行水称神禹”引用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通过疏导河流,成功地解决了洪水问题,被后人尊称为“神禹”。这一句既是对大禹功绩的赞美,也暗示了治理洪水的不易。
接着,“四海以为壑”描述了洪水泛滥时的情景,四海如同低洼的山谷,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浩瀚和破坏力。这不仅强调了洪水的严重性,也为下文的治理行动设定了背景。
“今此下民者,却谓侮予虐”则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当前治理洪水的困难。这里的“下民”指的是生活在洪水威胁之下的普通百姓,他们面对洪水的侵袭,不仅要承受物质上的损失,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恐惧和压力。而“侮予虐”则表达了百姓对于治理不力或治理方式不当的不满和责难。
接下来的“驱石障洪涛,岁岁苦兴作”描绘了人们为了抵御洪水,不得不年复一年地进行艰苦的筑堤、修坝等防洪工程。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动荡。
最后,“何时变桑田,为问东海若”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实现长久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里“变桑田”意味着将洪水泛滥之地变为肥沃的土地,象征着希望和改变。而“东海若”则是对大海的拟人化称呼,通过询问大海何时能带来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神话与现实,展现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余家五岭本炎方,孤身远窜三韩地。
四月五月不知春,六月坚冰结河底。
今年天气稍冲和,秋尽雪飞到山寺。
出门仰天天欲沉,只杖栖栖过北里。
北里先生拥毳吟,诗成煮雪讶予至。
未曾展读泪先倾,拭泪同歌悲风起。
医巫闾高碧嵯峨,千叠万叠岚光积。
大壑一声白昼昏,黑云崩腾吼苍兕。
须臾云净松杉青,野泉泠泠石磊磊。
东海洋洋大国风,茫然万顷中无砥。
海气怒叱蜃气枯,狂涛倒飞星月沸。
三坌流驶鸭江平,寒鹰不鸣蛟龙寐。
有时亟欲掷头颅,蠹鱼悔食神仙字。
有时稼穑自谋生,三尺穹庐团妇子。
有时噀酒骂虚空,雷霆迅走黎丘惴。
有时谈笑和且平,欢狎牛蛇群白豕。
倏喜倏怒岂有常,欲杀欲活亦非意。
有时夜半步空阶,一叩青冥尺有咫。
沉魄千年呼尽来,死者可生生者死。
旧帝宵啼五国荒,闺媛暮哭长城址。
华表山前鹤唳孤,青冢犹闻月下欷。
琵琶凄切胡笳悲,未免有情谁遣此。
不知是血复是魂,化作吴刀切心髓。
心髓如铁刀如冰,片片飞入阴山里。
阴山惨惨泉冥冥,神农虞夏今已矣。
因思太古音尚希,噩噩浑浑难可冀。
尼山栖栖自卫归,苦乐忧伤各有旨。
约略删馀三百篇,发愤曾闻司马氏。
何人继者屈子骚,汨罗万古流瀰瀰。
可怜秦火恨不灰,汉室苏卿唐子美。
苏卿啮雪声韵凄,子美三迁足诗史。
五代波颓宋代儒,眉山山下出苏轼。
苏轼流离儋惠间,珠崖鹤岭供指使。
更有文山第一人,浩浩乾坤留正气。
从此荒芜将百秋,国初高杨追正始。
天下承平四海清,人人含宫家嚼徵。
琳琅金玉庙堂音,王李登坛执牛耳。
文长巨斧劈华山,中郎拍板逢场戏。
景陵一出洗烦浇,顿令搦管趋平易。
风雅茫茫失所宗,不得不推北地李。
李公豪雄步少陵,匪特形似亦神似。
先生才凌北地高,先生遇非少陵比。
阿弟捐躯阿兄流,西山之歌续二士。
不数秦关二百强,不羡蜀江千丈绮。
从来厄极文乃工,所以论文先论世。
丰干饶舌罪如山,滔滔谁易今皆是。
三百年来事莫知,天教斯道存东鄙。
不然今古亦荒凉,大雪纷纷吾与尔。
《过北里读徂东集》【明·释函可】余家五岭本炎方,孤身远窜三韩地。四月五月不知春,六月坚冰结河底。今年天气稍冲和,秋尽雪飞到山寺。出门仰天天欲沉,只杖栖栖过北里。北里先生拥毳吟,诗成煮雪讶予至。未曾展读泪先倾,拭泪同歌悲风起。医巫闾高碧嵯峨,千叠万叠岚光积。大壑一声白昼昏,黑云崩腾吼苍兕。须臾云净松杉青,野泉泠泠石磊磊。东海洋洋大国风,茫然万顷中无砥。海气怒叱蜃气枯,狂涛倒飞星月沸。三坌流驶鸭江平,寒鹰不鸣蛟龙寐。有时亟欲掷头颅,蠹鱼悔食神仙字。有时稼穑自谋生,三尺穹庐团妇子。有时噀酒骂虚空,雷霆迅走黎丘惴。有时谈笑和且平,欢狎牛蛇群白豕。倏喜倏怒岂有常,欲杀欲活亦非意。有时夜半步空阶,一叩青冥尺有咫。沉魄千年呼尽来,死者可生生者死。旧帝宵啼五国荒,闺媛暮哭长城址。华表山前鹤唳孤,青冢犹闻月下欷。琵琶凄切胡笳悲,未免有情谁遣此。不知是血复是魂,化作吴刀切心髓。心髓如铁刀如冰,片片飞入阴山里。阴山惨惨泉冥冥,神农虞夏今已矣。因思太古音尚希,噩噩浑浑难可冀。尼山栖栖自卫归,苦乐忧伤各有旨。约略删馀三百篇,发愤曾闻司马氏。何人继者屈子骚,汨罗万古流瀰瀰。可怜秦火恨不灰,汉室苏卿唐子美。苏卿啮雪声韵凄,子美三迁足诗史。五代波颓宋代儒,眉山山下出苏轼。苏轼流离儋惠间,珠崖鹤岭供指使。更有文山第一人,浩浩乾坤留正气。从此荒芜将百秋,国初高杨追正始。天下承平四海清,人人含宫家嚼徵。琳琅金玉庙堂音,王李登坛执牛耳。文长巨斧劈华山,中郎拍板逢场戏。景陵一出洗烦浇,顿令搦管趋平易。风雅茫茫失所宗,不得不推北地李。李公豪雄步少陵,匪特形似亦神似。先生才凌北地高,先生遇非少陵比。阿弟捐躯阿兄流,西山之歌续二士。不数秦关二百强,不羡蜀江千丈绮。从来厄极文乃工,所以论文先论世。丰干饶舌罪如山,滔滔谁易今皆是。三百年来事莫知,天教斯道存东鄙。不然今古亦荒凉,大雪纷纷吾与尔。
https://shici.929r.com/shici/CTJx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