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呈图画水鸣弦,石室丹台别有天。
官况屡来忘是客,凡襟洗去欲成仙。
祇因紫绶羁尘海,须把黄花种玉田。
药径云关堪驻迹,钓矶风月不须钱。
山呈图画水鸣弦,石室丹台别有天。
官况屡来忘是客,凡襟洗去欲成仙。
祇因紫绶羁尘海,须把黄花种玉田。
药径云关堪驻迹,钓矶风月不须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南雁荡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山呈图画水鸣弦”,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川之美,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流水则如琴弦般悦耳动听,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石室丹台别有天”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独特的景象,仿佛有另一个仙境存在,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官况屡来忘是客,凡襟洗去欲成仙”表达了诗人多次来访此地,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归宿,心灵得到了净化,渴望融入这仙境之中,成为仙人。
“祇因紫绶羁尘海,须把黄花种玉田”中,“紫绶”象征官职,诗人以“羁尘海”自喻,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而“黄花种玉田”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山中种植菊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后一句“药径云关堪驻迹,钓矶风月不须钱”点明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山间的小径上寻找草药,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行走,在临水的岩石上垂钓,享受着清风明月,这一切都不需要花费金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