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
《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全文
明 / 杨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海国樱桃市,春山兰蕙游。

青丝盘騕袅,红颊醉扶留。

狼荒金莫辨,鲛宫珠暗投。

佳人眇天末,因之问阻脩。

(0)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描绘了一幅春日市场中的景象。"海国樱桃市",以海国比喻大理之地,暗示了市场的繁华和异域风情,樱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春山兰蕙游"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氛围,以兰花和蕙草喻示高雅与清幽。

"青丝盘騕袅"描绘了女子的秀发如青丝般婉转,"红颊醉扶留"则写出女子面若桃花,醉态可掬,引人驻足。"狼荒金莫辨"暗指市场交易中的混乱,也可能暗示世事难料,而"鲛宫珠暗投"则借鲛人泣珠的传说,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佳人眇天末,因之问阻脩"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的佳人,心中充满思念,同时也寓言了道路阻隔,难以接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大理春市的热闹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杨慎

杨慎
朝代:明   字:用修   号:升庵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生辰:1488~1559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猜你喜欢

题茅泽民临董北苑夏山图

群山回抱中绝谷,万木阴森岚气溽。

知有逃名隐者徒,扪葛扳萝结茅屋。

北苑风流去不还,尚留遗墨在人寰。

含毫伸纸能摸写,优孟商歌抵掌閒。

(0)

贺梅子玉州判升同知

昆山古娄县,肇自秦汉置。

沿革无靡常,东西屡迁治。

张昭首锡爵,习俗颇醇粹。

徂晋历唐宋,天挺生人瑞。

王李文武才,范卫廊庙器。

流风尚不泯,比屋敦礼义。

伟哉教养功,必藉循良吏。

皇元集大统,经国远垂制。

乃俾县升州,秩视古男卫。

牧守责匪轻,考最备五事。

州介江海交,梯航四方至。

击筑吹笙竽,化居联甲第。

迩年兵旅兴,连营举烽燧。

征输星火急,惨惨民日瘁。

不有贤者出,何以慰憔悴。

夫君列仙胄,来作州佐贰。

炯然玉壶冰,岂受纤芥翳。

忍穷如铁石,蔬食不二味。

绣衣观民风,徒步屏车骑。

察君能尽职,务德布恩惠。

上卿太尉府,待君位不次。

区区贪墨徒,朘剥崇货利。

事露藉其家,窜殛及舆隶。

嗟彼本无术,视兹胡不愧。

蹇予濩落材,佔毕守章句。

聊以纪之诗,用告诸在位。

(0)

柳塘轩听雨与谢子兰同赋

忆昔西游时,扬帆楚江船。

颠风俄送雨,洪涛怒掀天。

飘摇芦渚外,滴沥篷窗边。

如马龁枯萁,澎湃惊昼眠。

北辕梁宋郊,渡河上幽燕。

穷冬雨载道,蹒跚行不前。

暝投野店宿,土锉寒无烟。

卧听耿不寐,怀乡思悬悬。

前年走乱离,穷途屡回邅。

一月不见日,谁能补天穿。

相对泣妻孥,所忧沟壑捐。

间关戎马中,幸获窥田园。

窥园剪春韭,桃李东风妍。

遥知江湖夜,孤灯嗟十年。

有客毗陵来,皂帽霜盈颠。

奔逃患难馀,与予同可怜。

岂无道里归,饥火方垂涎。

主人敬爱客,开尊且留连。

幽轩落疏雨,秋水满平川。

馀音散高柳,似聆清商弦。

剪烛对床话,中心畅忧悁。

我还君未回,语极重悽然。

周汉终再昌,恩泽沛八埏。

梯航四海通,归钓槎头鳊。

呼儿带经锄,白鹤溪之壖。

异时倘相觅,毋忘听雨篇。

(0)

至正乙巳纪兴十首·其五

城西有冶女,被服何姗姗。

白玉搔头凤,黄金㔩鬓蝉。

肌肤若冰雪,标格拟神仙。

不闻傅姆教,自择心所怜。

侠游者谁子,东家恶少年。

椎埋白日内,剽击大道边。

目成如宿约,窃出夜私奔。

托身不分明,色衰中弃捐。

男儿慎出处,景行当勉旃。

贞哉宿瘤女,千古称其贤。

(0)

紫荆曲

紫荆树,花离离。光荣何芬敷,雨露之所滋。

百年茏葱翠羽盖,费家子孙培植之。

紫荆树,叶翳翳。根既拨,叶乃悴。

费家兄弟复同居,华鄂相辉似唐棣。

紫荆树,枯复荣,华开韡韡当中庭。

折华起舞寿双亲,懿哉费家之弟兄。

(0)

题施雅山所藏宋端孝公主所赋桂花诗便面手卷后就用其韵三首·其三

天水双双桂影团,喜符佳谶上眉端。

外家风采今犹在,长啸空山鹤发寒。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