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
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
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闲适的庭院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描写,抒发了对生命之美好的赞颂与感慨。
"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 开篇便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春天花开满径的情景,诗人邀请螳螂一同享受这美好时光,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 这两句则描绘了蝉破茧而出的情形,其中“翼薄”、“蜕轻”等词汇生动地刻画出了蝉的脆弱与新生的特性。
"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风中传来了蝉鸣的声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初始之美妙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
"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明即使在悠长的春日与蝉鸣声中,也难免陷入对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进而联想到古人潘岳的悲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庭院春景及蝉变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生命脆弱与美好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哲思。
古洞深几许,閒云日来往。
惟应空门居,相知惬幽赏。
笑庭上人不出山,身比浮云閒更閒。
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
纷纷郁郁古洞口,白衣倏忽成苍狗。
细观色相了无踪,真空境界那能有。
云来碧峰夕,云去沧江阴。
上人笑傲自无心,知向白云深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