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云苦。
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
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
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风更雨。
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
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秪今惟剩汝。
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瘴云苦。
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
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
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风更雨。
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
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秪今惟剩汝。
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这首诗以“鹧鸪”为意象,描绘了南方边远地区的恶劣环境和行人的无奈心境。诗中“瘴云苦”、“沙明水碧”、“风更雨”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南方潮湿、多雨、环境恶劣的特点。通过“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等句子,表达了行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空祠废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描绘了行人在艰难旅程中的疲惫与困顿。“一发中原,杳无望处”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难以到达的无奈。接着,“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命的脆弱与挣扎。
最后,“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这一段,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整个诗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
道人西岳来,气与秋争晓。
读书如壁月,罅隙必委照。
当从贤俊游,运斤端得妙。
傥明句中眼,王良控騕袅。
嗟余老渐衰,绿发亦加少。
喜君解妙处,见博而知要。
录余一千篇,正可付一笑。
同归漳水垠,乘月答清啸。
睡起山花开,脱履万事了。
我昔游东吴,曾过南山寺。
一识山中人,知是黄龙子。
超然精悍姿,晓日出尘滓。
坐令平生怀,未吐心已死。
别来今十载,岁月乃如此。
近闻归南都,老色更丰美。
遥知君见时,机妙乳生水。
道眼真鹅王,拣辨不容拟。
应怪纳饭师,赶逐倒脱履。
万象争惊吁,虚空笑启齿。
却归下板头,破衲蒙冻耳。
他日重相逢,烦君再指似。
春风著万物,粉饰相明鲜。
雪霜摧压之,不情如世权。
问谁不可犯,揖此苍玉椽。
斫头未易屈,抢地犹傲然。
相逢凋零中,秀色披晴烟。
陈侯我辈人,逸气倾群贤。
开轩冷相向,酬酢忘岁年。
我来作风听,夜雨杂山泉。
携被愿假宿,与子对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