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èizhōujīnglüèwánglóng
sòng / méiyáochén

西chéngtuóchíláijiàlángòngměitiānhàn

xiāoguānkāiyuètuántuántánzhēngxiámíngāituān

qiánjiāngjūnhuànjiǎ

guān
jīnjiāngjūn

néngshìshàngpánhuán

西jùnbīngwánjùnyuèzhànjiànbān

jiēchénglièshòuānyāndōurénkàn

注释
儒将:指有学问且能文能武的将领。
虏尘:敌人的军队或尘土,代指敌情。
犯边:侵犯边境。
卷旗:收起旗帜,表示准备或行动结束。
汉地:指中原地区,这里是将领的故乡或目标。
胡天:指北方或异族的领地。
练卒:训练士兵。
朝营鼓:早晨的军营鼓声,象征军事活动开始。
鸣筝:弹奏筝,可能是士兵的娱乐活动,也显出和平气氛。
夜峡泉:夜晚的峡谷泉水声。
玉关路:玉门关附近的道路,象征边关。
烽火不须传:烽火不再传递警报,意味着和平稳定。
翻译
一位儒雅的将领来到边塞,敌人的尘土不敢侵犯边境。
他卷起旗帜眺望汉家的土地,收束战马返回胡地天空。
白天操练士兵击鼓,夜晚在峡谷泉旁弹筝奏乐。
远方的玉门关,无需烽火传递消息,已知平安无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描绘了一位儒将戍守边疆的场景。首句“儒将一临塞”展现了将领的文武双全,他以儒家风范莅临边关,使得敌人的侵犯止息。“虏尘无犯边”进一步强调了边界的安宁,敌人的嚣张气焰因他的到来而收敛。

接下来的两句“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通过动作细节描绘了将领的军事行动,他收起旗帜,带领士兵进入胡人领地,显示出他的决断和战略部署。夜晚,军营中依然鼓声震天,训练士兵,而筝声则在峡谷泉旁回荡,展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军中的娱乐生活交织。

最后两句“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将领深信其戍守能力的信心,认为他在玉门关的路上,烽火无需频繁传递警报,足以显示边防稳固。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儒将的才能和边关的安定,同时也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梅尧臣的笔触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对王龙图经略的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江上

江雨随风打客身,鼕鼕津鼓祭潮神。

帆来帆去朝还暮,老尽东西南北人。

(0)

题岩寒拾

五峰路上,双涧寺前。藏头露面,抚背拍肩。

举笔欲题题不得,断崖千仞锁寒烟。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九

指天指地弄精魂,只为生来无脑门。

韶石一棒打不杀,至今恩爱俱成冤。

正当四月八,底事与谁论。门外千峰万峰啼断猿。

(0)

偈颂七十六首·其四十五

昨日九月九,过了重阳节。

今日忆重阳,升堂何可说。

拟欲问黄花,黄花虽有在东篱。

拟欲问白醪,白醪虽有非我知。

不如一时放下衲被幪头,从教门外风飕飕,雨飕飕,幽州江口,采石渡头,三三两两钓渔舟。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九

重岩风露清,深院霜天晓。

一曲少林春,几人弹得妙。

自古弹者希,亦复听者少。

以之赠伯牙,伯牙不肯要。

以之献子期,子期拍手笑。

休休,不如留取自弹一曲,何似大石调。

(0)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二十八

一拽石,二搬土。三分甜,七分苦。

粪箕拈起两肩担,飏下钁头无觅处。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