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描绘了一位儒将戍守边疆的场景。首句“儒将一临塞”展现了将领的文武双全,他以儒家风范莅临边关,使得敌人的侵犯止息。“虏尘无犯边”进一步强调了边界的安宁,敌人的嚣张气焰因他的到来而收敛。
接下来的两句“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通过动作细节描绘了将领的军事行动,他收起旗帜,带领士兵进入胡人领地,显示出他的决断和战略部署。夜晚,军营中依然鼓声震天,训练士兵,而筝声则在峡谷泉旁回荡,展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军中的娱乐生活交织。
最后两句“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将领深信其戍守能力的信心,认为他在玉门关的路上,烽火无需频繁传递警报,足以显示边防稳固。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儒将的才能和边关的安定,同时也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梅尧臣的笔触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对王龙图经略的敬佩之情。
昨日九月九,过了重阳节。
今日忆重阳,升堂何可说。
拟欲问黄花,黄花虽有在东篱。
拟欲问白醪,白醪虽有非我知。
不如一时放下衲被幪头,从教门外风飕飕,雨飕飕,幽州江口,采石渡头,三三两两钓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