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
山村无施食,盥漱亦安禅。
古塔巢溪鸟,深房闭谷泉。
自言曾入室,知处梵王天。
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
山村无施食,盥漱亦安禅。
古塔巢溪鸟,深房闭谷泉。
自言曾入室,知处梵王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古寺中的修行生活。开篇“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两句,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环境,其中“云里”给人的感觉是遥远和不易触及,而“前朝寺”则带有历史的沉淀,“修行独几年”表明僧人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一段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修炼。
接下来的“山村无施食,盥漱亦安禅”两句,展示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山村无施食”说明僧人可能依靠山村的自然资源维持生活,而“盥漱亦安禅”则表明即使在简单的清洁和饮食中,也能保持一种禅定的心态。
“古塔巢溪鸟,深房闭谷泉”两句,更深化了僧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古塔”给人的感觉是静默和年久,而“巢溪鸟”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深房闭谷泉”则描绘了一种封闭而宁静的空间,泉水的声音也许成为了僧人冥想时的背景乐。
最后,“自言曾入室,知处梵王天”两句,透露出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成果。“自言曾入室”可能指的是僧人曾经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而“知处梵王天”则表明在这种状态中,僧人达到了与佛教中的梵天相通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人追求精神超脱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