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石门县,观民度石城。
闾阎际时泰,埤堄倚春晴。
寸土桑麻地,万家弦诵声。
何加曰惟教,然匪尚词英。
策马石门县,观民度石城。
闾阎际时泰,埤堄倚春晴。
寸土桑麻地,万家弦诵声。
何加曰惟教,然匪尚词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弘历在石门县巡视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的景象。
首句“策马石门县”,以动态的画面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骑马行至石门县的情景。接着,“观民度石城”一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观察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治理情况。
“闾阎际时泰,埤堄倚春晴”描绘了石门县一片祥和的景象。闾阎,指民间住宅,这里形容百姓生活安定;时泰,时运昌盛;埤堄,堤坝,这里比喻稳固的社会秩序;春晴,春天的晴朗天气,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与氛围。整句传达出石门县在良好治理下,社会和谐、自然环境宜人的画面。
“寸土桑麻地,万家弦诵声”进一步展示了石门县的农业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兴盛。寸土,形容土地虽小但利用充分;桑麻地,种植桑树和麻,象征着农耕文明的繁荣;万家弦诵声,则描绘了千家万户传唱诗歌、读书学习的场景,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后,“何加曰惟教,然匪尚词英”表达了诗人对石门县教育与文化的高度评价。何加曰惟教,意为石门县的教育成就显著;然匪尚词英,不是因为华丽的辞藻,而是因为真正的教化之功。这句诗赞美了石门县不仅物质富足,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教育成果卓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门县在良好治理下的繁荣景象,以及对教育与文化的高度重视,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钱清陈孝童,十岁知孝母。
母病日以革,药饵空㕮咀。
夜庭人不知,磨刀去剔股。
凡儿血肉躯,躯小痛槚楚。
孰识身在亲,惨毒至刀斧。
邻里闻孝童,涕泗下如雨。
道路闻孝童,过车式其户。
堂堂士大夫,结发在庠序。
母背忍绝裾,母丧亡捧土。
我作孝童诗,岂惟风童孺。